三次意外的车祸导致老人行走不便,出入多个实验室,他都依靠一条四脚的小方凳扶着,上下楼梯时失去了凳子的帮助,他只能手脚并用。当记者提出帮助他一把时,被老人婉言谢绝了,他说这样子已是多年,上下楼梯是安全的。
丁樟富曾经是一名老师,也曾是一名军人。复员后,他先后到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等单位从事太阳能和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在不断的研究中,他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发明事业结下不解之缘。丁樟富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开始研究太阳能源。他先是自制了一个太阳能装置通过电饭煲来做饭,一时成了村里的美谈。
从专业领域来看,世界上的太阳能发电过去只有两种形式,一是集中式,另一种是分布式。而丁樟富取得的专利使太阳能发电多了一种新形式,那就是直用式。
说起为什么要研究直用式,丁樟富指着一本《太阳能》杂志说,我国因为种种原因太阳能弃光现象十分严重,而直用式太阳能发电可直接供居民使用,能最大限度把弃光资源利用起来。
丁樟富在他的蓄电房
据资料显示,我国上半年太阳能累计发电量为190亿KW,而弃光电量达18亿KW。能源的浪费让丁樟富很是心痛。据他调查,造成弃光的原因一方面是光伏发电与并网的环节上出现了不对接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没有综合利用好能源,没有一套科学的供电系统。
为了解决太阳能发电“弃光”问题,丁樟富把目标瞄准了“直用式光伏发电”研究。在他取得成功后,进行了专利的审报,而这项研究因为“直用式”让许多专家在评审过程中亮起了红灯。丁樟富对认准的研究决不放弃,在连续三次申报被驳回后,他干脆与评审机构打起了官司,最终使他拿到了“直用式光伏发电”专利证书。
“酒香不怕巷子深。”日前,市经信局获悉后,专门派人上门对丁樟富的研究发明进行调研。丁樟富认为,目前他获得的“直用式光伏发电”专利,一旦政府部门出台对光伏发电的鼓励政策,安装3000千瓦时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农村90%的家庭可获得最低成本的太阳能直用供电,从而实现大电网与太阳能自主发电双电源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