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能源局、工信厅近日印发风电装备产业链实施方案和光伏产业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打造两大千亿级总市值的新能源产业。
《山西省风电装备产业链实施方案》提出目标,到2025年,该省风电装备产业链规模显著增长,总产值超1000亿元;链上企业发展壮大,形成1-2家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6-8家超50亿元、15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产业链条自主可控,风电装备本土配套率和链上企业配套率均实现由20%逐步提升到80%;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成1-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形成立足山西、辐射全国的现代风电装备产业体系。
该方案称,目前,山西风电装备产业链初步形成以太重集团整机制造引领,发电机、齿轮箱、主轴、法兰、塔筒等配套产品同步发展的产业链体系,但仍存在产业链不完整、发展不均衡、整体竞争力不足等问题,缺乏叶片、轴承、控制系统、大型球铁铸件、机舱罩等零部件生产企业。为实现前述目标,山西将通过资源倾斜、政策引导、技术创新、招商引资等方式构建业态发展新格局。
保障措施中,该方案提出,落实产业用地支持政策23条,提高土地供应效率,加强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保障产业链项目用地需求;用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能耗和环境容量优先配置等政策措施;鼓励资源开发与产业链发展融合衔接,每年不少于30%新能源开发规模实行省级统筹,支持“链主”企业带动风电上下游产业链组团式、链条式发展;强化上市倾斜,将“链主”、“链核”企业纳入省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重点培育。
《山西省光伏产业链实施方案》明确,力争到2025年,光伏产业链发展质态全面提升、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产业链条自主可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光伏产业链总产值超1000亿元,培育产值百亿级企业2-3家,十亿级企业6-8家,亿元级企业20家以上。
重点任务称,充分发挥长治现有的电池、组件、金刚线、光伏玻璃等产业基础优势,带动晋东南地区,建设以电池、组件和拉晶切片为主,配套材料为辅的光伏产业集群。该文件强调,重点引进行业领先硅料、硅片企业重大项目落地,补齐硅料、拉晶切片产能短板。
2022年上半年,山西原煤产量达到6.4亿吨,占全国的29.2%,位列全国第一。煤炭保供基础上,其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风电、光伏已成为该省第二、三大电源。
据山西省能源局数据,截至2021年底,山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3889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34.3%,比2012年底增长了7.6倍。其中:风电装机2123万千瓦,比2012年末增长近9.7倍,年均增长26.8%。光伏装机1458万千瓦,比2012年末增长近971倍,年均增长99%。
山西此前提出,到“十四五”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0%,发电量占比达到30%。在储能建设方面,将抽水蓄能作为推进储能的主攻方向,力争从明年开始,每年开工建设2—3个储能电站,同时,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到“十四五”末形成1000万千瓦左右、与电源结构相适应的储能容量,基本与新能源装机相适应。
原标题:山西:2025年风电光伏产业链总产值均超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