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抢矿” 产业与资本“快充”上路
日期:2022-10-10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miaowanying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近期,碳酸锂价格再次突破50万元/吨,加上新能源汽车需求大涨,促使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掀起“抢矿”风潮。业内企业动辄实施百亿级投资大举入股矿业巨头,或者高价收购海外矿山。

对此,企业界与学术界有不同看法。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日前表示,已探明锂资源储量,足够生产全球所需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除了供需错配等问题,矿产资源开采和供应还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提前布局总比走在后边强。

上游:供需错配促扩产

“在锂化合物供应相对紧张及产业需求上升的双重动因下,锂化合物价格上涨。”天齐锂业近期介绍,上游矿场的建设投产或复产周期,与下游正极材料及电池厂扩产周期严重错配,导致锂盐逐渐从供需平衡转为供应紧张。

这促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加速扩张。赣锋锂业9月27日公告称,拟9.62亿美元增资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3亿元增资领能锂业。记者发现,自2016年以来,赣锋锂业向赣锋国际增资6次,每一次增资都涉及锂矿布局。

此前,赣锋国际宣布拟不超过9.62亿美元收购Lithea公司不超过100%股份。Lithea公司旗下主要资产PPG项目,包括Pozuelos和Pastos Grandes两块锂盐湖资产。

伴随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攀升,赣锋锂业持续通过增资收购提升盈利能力。生意社数据显示,9月27日,电池级碳酸锂基准价为51.4万元/吨,再次站上历史高位。2022年上半年,赣锋国际实现营收7.77亿美元、净利润9054.14万美元。

在产业投资方面,9月28日,赣锋锂业投资300亿元的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及产业链配套项目,正式落户宜春。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介绍,公司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在宜春建成又一重要的锂生态基地。

据悉,赣锋锂业宜春项目构建了采选冶、正负极材料、新型锂电池的全产业链闭环格局。赣锋锂业介绍,本次合作协议签署,有利于保障公司锂资源供应,扩大锂盐和锂电池产品的生产规模,完善产业链布局,符合上下游一体化战略。

中游:保障供应链安全

相比上游锂矿巨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电池巨头的实力更强,近期相继宣布以多种方式“抢矿”。

其中,亿纬锂能在9月28日公告多个投资项目。公司拟与贝特瑞及其子公司贝特瑞(四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四川贝特瑞”)签订协议,计划出资8.84亿元增资四川贝特瑞进而持有40%股权。

亿纬锂能与贝特瑞通过上述合作,计划在四川宜宾合资建设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目标在2024年6月30日前,形成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亿纬锂能介绍,该项目产能优先供给公司,后续根据市场情况确定是否增加产能。

而在股权投资方面,亿纬锂能拟以自有资金8亿元,受让骏华新能源所持瑞福锂业20%股权,以此持续完善上游电池原材料产业链布局,不断提升供应链稳定性,持续增强抗风险和盈利能力。

瑞福锂业及其控股子公司,已有年产2.5万吨碳酸锂产能、1万吨氢氧化锂产能,在建年产3万吨碳酸锂项目。2021年、2022年上半年,瑞福锂业分别实现净利润5403.24万元、8.71亿元。

一边加快布局上游,一边推进产能扩充。亿纬锂能拟在沈阳经开区管委会范围内,投建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亿元,规划产能40GWh。其中,一期项目投资50亿元,建设20GWh储能与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工厂及配套设施。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认为,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企业加入“抢矿”队伍,表明上游利润率大幅提升。电池厂手握大量现金流,“抢矿”不仅能保证供应链安全,而且可以享受上游红利,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下游:“抢矿”成普遍现象

今年新能源汽车热销,但是面对锂资源等原材料价格高企,下游车企开始更加主动“抢矿”。

近期,蔚来计划投资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矿石开采公司——Greenwing Resources Ltd(下称“Greenwing”),总金额最高或超过6亿元。Greenwing借此加快开发在阿根廷San Jorge的锂项目,蔚来会优先成为客户。

10月8日,蔚来回复上海证券报记者称:“我们会针对智能电动汽车核心部件相关的上游进行评估和布局,保障长期竞争优势。”

相比直接入股,广汽集团8月16日则通过旗下广汽埃安联手赣锋锂业。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未来,双方可依托各自优势,探讨在锂资源、电池回收、电池梯次利用等方面合作,共建产业链战略联盟。

今年7月,曾庆洪对外直言,车企在为电池厂打工。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压力传导,以上游锂资源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太高,导致供应紧张与产业链其他环节过剩并存。

如今,车企“抢矿”已成普遍现象。自2021年初以来,宝马、大众集团、通用汽车、福特、特斯拉、雷诺、丰田、比亚迪等车企,对电池上游原材料投资21项,有16项涉及锂行业。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车企通过“抢矿”等方式,可以垂直整合包括锂资源在内的动力电池供应链。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上游利润高形成不稳定状态,下游自然要借此保障产业链安全。同时,下游规模扩大后有能力掌控上游资源,因为整车为王是必然的竞争结果。

原标题: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抢矿” 产业与资本“快充”上路
 
相关阅读: 锂电池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