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地缘政治、极端气候等因素导致的能源危机,欧盟委员会近期接连制定计划,准备在光伏领域大兴土木。10月11日,欧盟委员会在其官网宣布,正式批准成立新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联盟,加速整个欧盟的太阳能发电设施部署。有最新研究表明,由于能源价格上涨,制造成本增加,欧盟“雄心勃勃”的光伏布局面临被搁置的风险。一方面是欧盟对光伏的高需求,另一方面是当地不断上涨的制造成本,令中国光伏产业规模化、成本低的优势再次凸显,这也为中国光伏企业在欧洲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平台。
10月1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盟数字峰会上公开表示,欧盟将加速可再生清洁能源的转型,以实现尽快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据悉,对此欧盟已制定两项详尽的计划。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即将公布的“能源系统数字化计划”的草案要求,2027年前欧盟地区所有商业和公共建筑的屋顶上都将安装太阳能电池板;2029年前,欧盟地区所有新住宅建筑上也将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今年5月,欧盟曾发布名为“REPowerEU”的能源计划,也提到欧盟对光伏设施的布局。该计划要求,2025年欧盟整体光伏累计装机达到320吉瓦,2030年达到600吉瓦。可见,在欧盟追求“能源自由”的过程中,太阳能发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元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欧洲正经历能源危机的‘阵痛’,太阳能发电对当地能源补充作用明显。长期看,当下开始大规模布局太阳能发电对欧洲实现可再生能源转型也起到加速作用。”
但不可回避的是,欧洲光伏产业正面临成本压力。能源咨询机构Rystad Energy的研究发现,由于电价上涨,欧洲当地的光伏产业制造成本大幅增加,因此约有35吉瓦的光伏制造项目面临被搁置的风险。Rystad Energy还表示,由于经营成本的上升,当地光伏产业链中能源密集型的企业已经暂时关闭了生产线,这也导致相关项目的融资存在失败的风险。
与此同时,香港《南华早报》10月5日报道称,中国对欧洲的太阳能设备出口正“大放光彩”。据悉,中国目前是光伏组件第一大出口国,欧洲也是中国光伏组件最大的出口市场。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光伏出口组件总量达78.6吉瓦,组件出口额达到220.2亿美元,同比剧增116.1%,其中对欧洲地区的出口额高达一半以上。“中国光伏产业的优势愈发凸显。相比欧洲,中国在技术、产业规模、制造成本等方面的竞争力更强。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光伏产业的生产经验与实践经验更为丰富,这些都将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进入欧洲光伏市场。”王元丰对《环球时报》记者称。
他还提出,面对蓝海市场,中国企业需保持警惕。首先,在贸易层面,中国企业要做到为可能的“反垄断”举措未雨绸缪,避免被动局面。其次,在地缘政治层面,之前有声音说欧洲不要对中国光伏形成依赖,否则就会出现像依赖俄罗斯能源一样的局面。因此中国光伏企业也要为地缘政治的影响做好准备。在技术方面,中国还要做到避免被欧美“卡脖子”。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光伏产业需要减少全产业链的碳排放,避免被欧洲未来可能施行“碳足迹”规定“围剿”。作为全球光伏产业领头羊,中国应与国际合作,共同发起、制定相关规程,为中国光伏出口到全球提供有力支撑。
原标题:欧洲布局光伏产业,中企要警惕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