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余年的时间里,中国光伏产业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我国少有的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端到端自主可控、并有望率先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
“公司从2010年开始,从单一的电池环节向上游硅片和下游组件、电站扩展。”近日,晶澳科技轮值总裁杨爱青在接受时代财经专访时表示,经过十多年努力发展,公司已建立起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包括太阳能硅棒、硅片、电池及组件、光伏电站等各生产应用环节,并相应建立了人才团队。”
晶澳科技轮值总裁杨爱青,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
资料显示,晶澳科技成立于2005年,2007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在美上市的中国第三大光伏公司。
作为行业翘楚,晶澳科技2018年7月从美股私有化退市,并于2019年11月借壳天业通联登陆A股市场,连续三年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
Wind数据显示,2019-2021年,晶澳科技的营业收入从211.55亿元增至413.02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2.52亿元增至20.39亿元。
目前,作为垂直一体化光伏龙头的晶澳科技已经建立起“一体两翼”架构,公司生产工厂在国内和海外均有布局。具体而言,“一体”指光伏产业事业群,“两翼”指智慧能源事业部和光伏新材事业部。
从出货量来看,根据PV Infolink,晶澳科技2017-2021年组件出货量连续5年稳居全球前3名。2022年上半年,晶澳科技共计出货电池组件15.67GW,位列全球第4名。
从产能来看,截至2021年底,晶澳科技拥有组件产能近40GW,上游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按照未来产能规划,2022年底晶澳科技规划组件产能超50GW,硅片和电池产能会继续保持组件产能的80%左右。
截至2022年上半年,晶澳科技现有存量电站350MW,预计到年底将会有约700MW 的在建电站项目陆续并网发电,持有的电站规模将超过1GW。
从2005年就任职于晶澳科技的杨爱青经历了公司过去十余年的风风雨雨,他曾在晶澳科技从事技术员、班长、线长、车间主任、生产部副经理、上海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晶澳科技助理总裁等职务,并于今年1月起任晶澳科技的轮值总裁。
因此,杨爱青对于晶澳科技的“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战略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杨爱青看来,首先,光伏制造主产业链各环节匹配程度高,有力保障了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减小了中间环节市场供求变化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增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更利于把握机遇及应对危机,实现稳健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杨爱青认为,公司可以在产业链各环节实施全面、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充分保证产品品质,在终端组件市场树立企业质量品牌影响力。
此外,全产业链运营也有利于晶澳科技从排产供应、质量管控、物流运输和发电应用等方面协同运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产业链协调也可充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公司在行业中的议价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创新技术从未停步
众所周知,光伏行业近年来的创新技术层出不穷,晶澳科技也不例外。
资料显示,晶澳科技具有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建立了独立的研发中心和核心技术团队,在硅片、电池及组件三个环节上持续开展光伏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及现有产品工艺改进。
目前,晶澳科技量产的魄秀(Percium)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7%;研发的N型倍秀(Bycium)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5%,也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半片、叠片等新组件技术快速提升了组件功率;晶澳科技也和原辅材供应商联合研发,快速导入新型玻璃、背板、焊带等辅助材料,从而提高组件功率,降低产品成本。
分业务板块来看,2018-2021年,晶澳科技的太阳能组件分别贡献营收179.14亿元、194.34亿元、240.28亿元和394.60 亿元,分别占比总营收的91.17%、91.86%、92.96%和95.54%,是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公司年内规划27.3GWTOPCon产能,其中1.3GW已于近期投产,预计2023年N型产能超过27GW。关于产能规划和落地的节奏,则将结合现有产能具体投产时间,以及市场整体发展和对新产品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杨爱青在接受时代财经专访时表示,公司的异质结高效电池中试线已投产。
“同时,研发中心积极研究和储备IBC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技术,保持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未来更高功率组件的远景规划。”杨爱青表示,未来,晶澳科技将更加积极地发挥研发实力,以降低成本为基础,不断提高电池转化效率和组件功率;同时,高端用户存在定制高效美观的组件以及应用于BIPV产品的需求,公司也将加大开发力度。
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
在全球碳中和加速的背景下,叠加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探,经济性不断提升,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由2010年的17.46GW提升至2021年的132.81GW,CAGR达到约20%。
与此同时,受下游装机需求的影响,光伏上游硅料的价格不断上涨,面对此情况,晶澳科技有着独到的降本增效的办法。
“年初定的全年组件出货量预计35GW-40GW,公司会努力达成年度出货目标。未来,公司会结合市场需求增长、原材料价格走势,以及新建电池组件产能释放,按照发展规划稳步提升市场占有率。”杨爱青表示。
一方面,晶澳科技通过优化订单和供应链管理来应对原材料涨价压力;另一方面,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和生产自动化水平,新建产能快速达产达效,从而提升生产效率,持续控制降低可变动成本,提升了盈利水平。
目前,晶澳科技已完成东南亚硅片、电池和组件的一体化产能建设,预计到今年底达到4GW。公司逐步完善海外供应链的培育建设,“对美出口随着产能的释放稳步增长。”杨爱青如是说。
光伏行业处于发展的快车道,潜力巨大。未来,国内外光伏发电下游需求将不断攀升,根据CPIA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270-330GW。
在此背景下,杨爱青表示,公司将持续深耕全球市场,进一步提升行业地位和市场占有率,致力于成为太阳能光伏行业的领军者。
为此,晶澳科技进一步加大一体化先进产能的建设力度,提升产能规模和综合盈利能力。
今年5月,晶澳科技非公开募集约50亿元用于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8月,晶澳科技又披露了发行可转债预案,拟募资100亿用于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杨爱青告诉时代财经,募资符合公司战略规划需要,为公司技术创新、产品迭代、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成本。“亦可满足公司新建产能的资金需求,促进公司在产业链上积极稳妥布局相关业务,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及市场竞争力。”
面对“硅料龙头”通威股份也开始进军组件环节的情况,杨爱青坦言,光伏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和充分竞争的行业,新厂商进入是一种积极现象,恰恰说明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好且发展快。
“对于晶澳来说,做好自己最重要,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同时我们也会向优秀的同行学习,最终目的是与行业同仁共同把光伏产业做得更好,为双碳目标做贡献。”对于光伏行业的未来发展,杨爱青认为,在全球碳减排的大背景之下,“光伏行业有希望成为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
原标题:专访晶澳科技轮值总裁杨爱青:光伏有望成为长坡厚雪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