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出来就赚钱,光伏给我好光景。”这是大坑村村委书记邱新民的心声。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县永湖镇的大坑村,光伏发电成了当地最大的乡村振兴项目。
永湖镇村民光伏项目俯瞰图(叶勇 摄)
2021年,南方电网广东惠州惠阳供电局镇隆供电所副所长叶勇主动请缨,来到永湖镇担任驻镇扶村工作队队员。1年多过去了,刚到村子的情景,叶勇至今仍历历在目。那一天,天空澄碧如洗,棉花般的白云被山川倩影裁成弧形,阳光洒落在水库上,泛起粼粼微波。叶勇一下子被眼前的水光山色所吸引。随着进一步了解,他却发现,美丽乡村的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忧伤”。
作为永湖镇的水源保护区,大坑村的产业发展大受限制,耕地面积少,无法引进高产值农业,更没有工业和商业,是名副其实的“零产业村”,村里收入主要依靠政府补贴。近年来,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村子空心化现象日渐严重。“没有像样的产业基础,老百姓穷,村集体更穷!”叶勇深深意识到驻村工作将面对的困难,并下定决心,要寻找一条因地制宜之路,吸引村民返乡就业,盘活资源建设富美乡村。
村里一位老大妈拉着叶勇的手问:“小伙子,我都80多岁了,闭眼之前,能看到咱村大变样吗?”他恳切地答道:“大妈,一定能!”大坑村三面环山、日照充足,叶勇想到把光伏发电站引到大山里,将清洁能源搬进水源保护区。为了这个“一定能”,叶勇在村里一次次开会动员,一家家走访劝说,再加班加点制定了第一期125.55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方案。
永湖供电所客户经理到村民的农作物前了解其种植生产情况。(曾韵诗 摄)
可在世代务农的村民眼中,光伏发电是个新鲜玩意儿。“光伏会不会污染土地?”“光伏真的能赚钱吗?”“光伏会不会影响村里的风水?”村民的不理解像悬在心头的利剑,时刻刺向他。叶勇和邱新民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把鞋子都走破了,才勉强让村民们放下心头大石。
然而,在第一期项目行将过半时,村民刘老伯觉得光伏发电板产生辐射,让自己浑身不舒服,屡屡到工地阻挠。叶勇多次上门解释无果后,亲自带刘老伯到当地医院挂号。待到体检结果出来,指标显示一切正常后,后者方才打消了“光伏危害身体”的顾虑和误解。叶勇的真诚也打动了刘老伯的家人,使其从反对者加入到拥趸者队列。
10个月之后,依山而建、绵延数百米的光伏发电板组成“蓝色海洋”,阳光被源源不断“吸”进一块块光伏板里,存储起来,让光伏变“光扶”,村民们从此有了“阳光存折”。叶勇算了笔账,夏季光照时间长,每天每块光伏板能发电1度多,1300多块光伏板一天就是1300多度电,一年售电收益13万余元。大坑村将发电收益的八成拿出来,设置公益性岗位和承担村级公益事业劳务费用,既让村民享受到了“家门口就业”的便利,也增强了他们建设家乡的内生动力。
在尝到甜头后,邱新民再次向惠阳供电局提出100千瓦的光伏发电增容需求,但现有的公用变压器无法满足新增光伏发电并网接入需求。为了不浪费光伏发出的每一度电,叶勇亲自督办,全程跟踪增容需求,将原有200千伏安公用变压器轮换为500千伏安变压器,大坑村第二期1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
永湖供电所运维人员检查光伏设备。(叶勇 摄)
大坑村集体收入多了,但叶勇仍不满足。他在想,村里还没有一个可持续发展、让村民劳动致富的产业。2022年2月,在大坑村村委门口,叶勇捧着一把东西反复摩挲,并时不时与身边的企业家交流。不久,他转过身,面对着村干部和村民,讲述一条大坑村致富的“新路子”。
手掌摊开,一抹橙黄——他的答案是台湾柚香柠檬。这种植物用途广泛、市场稳定,对环境无污染,种下后可连续收成15至30年。同时,光伏发的电可以卖给柠檬种植户,更好地发挥光伏绿色环保、零碳致富的作用。为形成规模化种植,叶勇一手拿着麦克风,另一手拖着大音箱,在村里沿街宣传、动员村民,最终敲定了300亩土地流转的协议。
但村民们对此还是顾虑重重:“小伙子,我是看你的面子才签的合同”“你要是走了,这事会不会受影响啊”……看到乡亲们的忧忡,憧憬着村民增收、大坑村变成一片金灿的叶勇,于今年再次向组织提出申请,继续留在驻村工作队。同时留下的,还有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不获全胜,决不收队!”
今年,村里引进一家种植面积为300多亩的柠檬种植企业,叶勇立足专业优势,结合实际需求,建议村委把光伏发电结算方式由原来的全量上网改为余量上网,将光伏发电剩余的电量卖给企业,用于柠檬种植。“每度电可以增加一毛钱,长期下来又是一笔不菲的收益。”叶勇表示。
为了更好地保护水源地,叶勇还联合村委建设了环大坑水库巡视观光绿道、生活污水处理站,改造民房外墙。其中,观光绿道不仅安装了围栏,还增加了107个天眼摄像头,监测水库周边的违法扑鱼、游泳等违法行为,给游客散步观光同时,也为当地村民出行带来保障。
叶勇感慨:“我到大坑村之后,一直梦想着‘城里有啥咱有啥’。”如今在深冬的阳光下,青山依旧,换了人间——路宽了,灯亮了,架了高压线,群众活动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建好了,光伏电站发电了,小学教学楼建起来了,宽带户户通了,村民的“钱袋子”也跟着鼓起来了。回想起一年多的乡村振兴路,他憨厚地笑出了声,像阳光一样洒满了大坑村。
原标题:光伏变“光扶”,村民有了“阳光存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