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由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数科集团”)投资建设的“辽宁朝阳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和“甘肃酒泉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通过结合的方式同时开工,两个项目均是全球首次采用人工硐室作为储气系统的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这标志着集团有限公司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再次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当前,中国能建立足‘30·60’系统解决方案‘一个中心’和储能、氢能‘两个基本点’,全力打造新能源、新基建、‘三新’能建平台。”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在开工仪式上表示,该公司将加快布局一批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全面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科技创新示范效应的低碳、零碳项目,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压缩空气储能的“一个首创”和“三个领先”
核心提示:全球首次采用人工硐室储气技术,能够减少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对盐穴等地理位置的限制,从而可将多区域、大规模储能与风光资源形成联动,为项目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开工的两个项目均采用中国能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系统解决方案——300兆瓦级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全面自主研发、百分百国产化,充放电主系统转换效率达70%以上,系统单位造价不高于1400元/千瓦时,开创了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绿色、零碳、高效、经济、应用场景灵活的新路线、新方案。”宋海良表示。
辽宁朝阳、甘肃酒泉两个示范项目实现了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一个首创”和“三个领先”。“一个首创”即全球首创储气库采用大型地下人工硐室,“三个领先”分别是技术路线领先、解决方案领先和产业生态领先。
技术路线领先,人工硐室压力上限高,波动范围大,能够减少常规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对盐穴等地理位置的限制,结合我国资源禀赋,人工硐室技术可将大规模储能与风光资源形成联动发展;解决方案领先,采用中国能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系统解决方案,具备“研投建营数”一体化模式,可实现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全生命周期产业化;产业生态领先,旨在打造西北和东北地区储能之都,提升绿电消纳能力与外送比例,建设绿色装备制造基地,服务全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项目通过数字化、智慧化技术打造智慧储能电站,建设实现站内各子系统协调配合的智慧中控平台,作为独立储能电站满足与外部系统灵活交互与弹性耦合的模块化需要,为构建“虚拟电厂”等高级应用场景提供了接口。
大容量长时物理储能 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
核心提示:新型电力系统将通过大容量长时储能改变电力系统的实时平衡机制,彻底解决高比例风光等绿色电力由于波动性、随机性给系统带来的不稳定问题。
随着“源网荷储一体化”从分布式应用向大系统演进,市场对大容量长时储能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在各类储能技术中,压缩空气储能是目前除抽水蓄能外最适合吉瓦级大规模电力存储的技术,它兼具单位成本低、寿命长、清洁无污染、建设周期短等优点,很好地弥补了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的不足。
按照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行动方案,中国能建正在积极推广应用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的大容量长时储能技术,并提出了覆盖项目开发、选址、设计、装备、建造、运维全生命周期的一揽子“能建方案”。
以目前已经开工的湖北应城、山东泰安、辽宁朝阳、甘肃酒泉4个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为例,其充放电主系统转换效率达70%以上,系统单位造价不高于1400元/千瓦时,可与抽水蓄能对标。
事实证明,中国能建大力发展以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为主的大容量长时物理储能技术,符合我国能源转型要求和行业发展规律:一是从规模上便于电网进行调度;二是能显著提高系统效率并降低单位容量造价;三是有利于全面国产化、加速产业化进程;四是有利于实现大规模储能电站的稳步升级。
同时,中国能建还能够发挥在传统电力系统建设中形成的研发设计、工程施工与装备制造能力,推动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实现传统优势业务的转型升级。
以科技创新推动多元化混合储能基地与产业协同发展
核心提示:面向大型风光基地储能配套、负荷中心调峰、退役火电机组调峰改造等丰富应用场景,中国能建已在辽宁、山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广东等地规划布局了超过3000兆瓦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加快形成较成熟的商业模式,争取早日形成技术与产业协同循环发展。
“此次在辽宁、甘肃两地开工的一批重点项目,充分融合了两地的绿色资源优势和中国能建的全产业优势。”宋海良介绍说,未来中国能建将全力推进示范项目实施。
加快项目投资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稳增长。中国能建持续发挥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计划在我国新能源富集的三北地区以及中东部和南部负荷中心地区,布局近百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通过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三侧发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促进区域能源低碳转型和经济稳增长。
加强科技攻关,引领绿色低碳科技进步。此次开工的两个项目科技示范性强,对实现储能技术的规模化、融合化、数智化、清洁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风光氢储及氢能综合利用一体化示范项目和膨润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是实现“双碳”目标、打造现代新型产业链的利器。
加速产业布局,服务区域产业升级。在此次开工项目的带动下,中国能建将加速产业布局,加强产技融合、产融融合、产信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围绕打造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链,促进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人才、新项目加速落地,努力打造央地携手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
以此为基础,中国能建将结合不同储能的技术特点和不同应用场景,加强不同方案在源、网、荷端的科学匹配;研发模块化、组合式储能技术方案对电力系统的全时段、全周期支撑;孵化一批多元化“混合储能”基地,实现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全方位支撑,实现以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为核心、多元储能技术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原标题:全球首次采用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