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抛出的扩产计划中,有些是PPT,很难落实,扩产一般都是分期进行,视情况而定,看风险收益比不高后,二三期很就不投了。纷纷扩产也说明了光伏确实属于朝阳行业,去年光伏装机250+GW(去年初预期220GW,我预测240+),今年可能350+GW了,是装机大年,2030年碳达峰时预期是1000GW,所以扩产是常态,不仅要满足需求,还要替代落后产能;如果技术不领先,盲目扩产,投产后就是落后产能,被市场淘汰,的策略就是不领先不扩产,并且扩产速度快,产品有溢价,充分享受技术红利,等对手有类似产品上市,就已经把投资成本赚出来了。
龙头们抛出扩产计划也是在震慑二三线玩家,想巩固垄断优势。我们首先需分清计划产能及落地后的实际产能,观察开工率,看最后成为产品时的数量是否过剩。
然后看这些产品的差异化,普遍认为光伏产品都是同质化的,只要有钱,买了设备,生产出来硅料、硅片、电池,这些没有什么品牌之分,用谁的都行。其实各个环节还是有差异化的,尤其是最终形成的组件,我在年终总结里写了,发电效率高(电池新技术),产品稳定可靠(室外运行二三十年),户用产品外观美观,这些都是差异化。有终端用户反映,刚开始为了节约成本,选用二三线的,用了几年后,效率降低明显,破损严重,甚至找不到原厂家维修维护了,很是后悔,这是初期的常见现象,未来应该会更注重品牌、渠道和服务。
最后看产业链上的价格博弈和盈利情况,主要观察每个环节的降价幅度,只要这个环节的降价幅度小于上游的,盈利就会扩大,因为原材料便宜了,降低了成本,总体利润当然增加了。
目前光伏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价格都处于下跌趋势,但并不代表各个环节的盈利都会下降,先不说价格下降后,刺激需求,量会上来,总体上盈利还是上升的,光伏行业有其特色,需多重分析。
前两年大部分钱被最上游的硅料环节赚走了,由于其产能不足,相对扩产速度慢,成为了最紧缺环节,价格从6万涨到30多万,现在产能充足了,未来还可能过剩。去年底以来硅料价格暴跌,从30万跌到10几万,盈利肯定大幅减少,但龙头成本只有5、6万,盈利还是很可观的,有些国内二三线的成本要10万,国外的更高,以后如果跌破10万,会淘汰一部分产能。
在其后的硅片、电池环节只要降价幅度小于硅料的降价幅度,就至少能保持原来的盈利,电池一般还会增加,会截留部分利润,并且总体上,量也上去了,起码能以量补价(竞争力强的公司)。
接下来的组件环节我觉得是最有预期差的,多数分析师认为同步会降到1.4-1.5元,其实在1.7元左右,电站的收益率就不错了,就会促使其开工建设。因为经过产业链价格高企时的测试,1.85-1.9元时就可以开工,2元左右是保本,为了完成任务才开工。
组件环节的价格博弈要综合考虑集中式、工商业分布式、户用光伏、国外装机,这些是可以平移的,会流向可装、利润高的。比如去年集中式开工少,而分布式则大量装机,国外对价格不敏感、需求大,也大量装机。今年可以这么想:如果1.7元以上的装机需求还很充足,比如国外和国内分布式,又何必以1.5元的价格给集中式。最终集中式最终以1.7元左右的价格装机的可能性较大,因为此时收益率已经不错了,不会继续等,即使等到了,届时说不定产能跟不上,装不上机,就完不成任务了。
基于此,隆基今年上半年的利润会超预期,因为去年签订了很多高价订单1.85-1.9元,上半年陆续发货,由于上游价格暴跌,成本大幅下降,今年能大赚一笔,21年和去年组件不怎么赚钱,还有一部分低价订单,为了履约是亏钱的,但同时获取了用户信任,后续得到了补偿。
今年可能会签1.7元左右的单,硅料价格如果跌到10万左右,也能赚大钱,另外,由于基于新电池技术的新组件,今年继续投产落地,有溢价,也会有超额收益!
所以隆基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宣布扩产,投入452亿,投产后增加1200+的营收,2025年再造一个隆基!就是充分享受技术红利期,而且从以往来看,隆基的计划实现可能性很大,有些厂商是PPT居多,好多新技术的落地投产经常是一推再推。
上图是 的盈利预测,我认为很有可能超预期,增长率不会低于30%,今年的净利润会超200亿,说不定直接就到预测24年利润238亿了,目前市盈率只有十几倍,PEG<0.5,作为高成长的光伏龙头,处于绝对低估状态。
原标题:如何看待当前光伏行业的扩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