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近日,通用技术集团所属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机”),与通威股份正式签订了700MW的高效组件的年采购框架协议。据当前业务开展的需求预估,2023年实际年合作量将达1GW。
上述项目之外,今天晚间通威股份也宣布,拟在乐山市投资约60亿元建设年产12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项目,力争于2024年内投产,预计不会对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构成重大影响。组件和多晶硅业务的双线发力,也让通威来了一个“开门红”。
就组件方面看,通威无论是在产能还是新业务开拓等,速度都在加快。
2023年1月初,通威股份旗下的通威太阳能(盐城)有限公司25GW光伏组件项目开始开工,标志着2023年将是通威股份的组件业务飞速发展的时间点。盐城基地是通威在2022年9月披露的新项目,预计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约40亿元,建设期为获取完整建设土地及相应建设所需手续后24个月内。
去年12月12日,公司预计在江苏南通又投资40亿建设25GW的高效光伏组件产能,两个基地的投产时间都将是2023年年底前。因此总计50GW的产能(已披露数据),会在今年全年到位。
在此之前,公司并购了合肥赛维的相关产能(即现有的通威合肥组件产业基地)。这样,14GW的半片组件、叠瓦组件总产能+已经披露的50GW南通、盐城两大项目,2023年预计总计有64GW的组件产能在手。而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看,今年还有16GW的新产能会投入,总计在2023年的通威落地产能会达到80GW。该数字随后被通威官方证实。
这还不是通威最终的计划,据预测,未来通威组件的实际投入量会超过100GW左右。
组件投标方面,公司于2022年8月宣布拓展组件业务,2022年8-11月公司陆续中标多个央国企组件项目,中标规模超7.2GW,11月公司凭借优质高效的组件产品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光伏Tier1榜单。信达证券判断,通威未来将凭借较强的生产管控、综合运营能力以及资金、销售方面的实力,实现组件业务的快速发展。
对于上述最新的700MW项目合作,中机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朱震敏表示,作为一家深耕海外70多年的中资企业,企业深入扎根国际化业务,辐射范围广。此次与通威股份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中机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在欧洲四十余年的经验和资源沉淀,聚焦聚势、优势互补、优势共联,共享CMC Europe(CMC欧洲商务中心)在匈牙利Kaposvár投资建设100MW太阳能电站的经验,与通威携手引领新能源行业创新全球分销的立体化合作新模式。
通威股份商务部组件全球营销总经理邱新表示:技术方面,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在硅料、电池环节已自主研发出具有行业领先性的技术路线,是通威组件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基础来源;在商务合作上,通威除了需要搭建自身专业完善的商务体系之外,希望能借鉴中机公司在海外市场优秀的发展经验,借力中机公司在海外终端市场充分的下沉资源,深化合作机制,共同探索全新的适应市场化竞争的创新模式。
通威股份董事长谢毅表示,通威依托于上游硅料和中游电池的发展实力,全面发展组件环节具有产业链协同优势。公司产能及规划产能合计80GW,可以全面保障2023年全年组件产品供应和交付的稳定性。另外,通威也将充分评估和考虑在产品和生产双向上的全球化布局计划,希望双方通力合作,快速升级合作模式,将渠道分销的优势利用好,实现从量变达到质变。通威也将持续做好产品在量的保障和品质的要求,持续创新,做好服务。
2022年,通威股份以预计252~272亿的净利,同比增加170~190亿元,同比增长207%~231%,一举成为行业净利最高的公司。得益于去年多晶硅价格上扬、公司内部经营管理效率提升等多重因素,促成公司整体发展产生良好的效应。(2022年全年,硅料价格最高提升至300元每千克。)
随着企业产能的逐步加大以及硅料价格的回归,未来通威也将凭借公司的多晶硅产能及销售能力、质量等获得长线成长。预计公司在2024年的硅料名义产能在75万吨左右,继续巩固一线龙头厂商地位。
电池方面,通威是PERC时代电池片龙头企业,规模与成本优势领先行业,预计2022/2023年底公司电池片产能分别超70/100GW。
N型电池技术看,公司早于2018年启动HJT电池研发产线,于2021年8月金堂1GWHJT中试线投产;2020年启动210尺寸TOPCon技术研发,2021年顺利投产1GWTOPCon中试线,2022年11月底眉山三期8.5GWTOPCon投产,2023年新增的30GW产能大概率采用TOPCon技术。
从多晶硅、到电池再到组件,通威推行的扩产组件业务举措,将强力推动企业的垂直一体化成长。
原标题:通威获开年最大组件订单,垂直一体化进程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