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流电池一直被视为最适合长时储能的电池技术之一。根据正负极电解质溶液中活性电对种类的不同,液流电池可分为锌铁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全铁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其中,钒电池伴随着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建立,已进入商业化初期。
与锂离子电池产业相比,钒电池目前面临存在成本过高、产业尚未成熟等一系列难点。目前较为成熟的全钒液流电池单瓦时的成本在3-4元,距离大规模商用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成本居高不下主要有产业供给/配套和下游需求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液流电池储存规模越大,时间越长,其初始投资成本越低,但现阶段国内的液流电池示范项目基本处于KW-MW级的转变过程,应用规模偏小,导致液流电池的投资成本偏高。
另一方面,供给配套尚不成熟,规模企业数量小,产能规模偏小(基本在500MW以下),使得降本的效率远没有锂离子电池高。
值得欣喜的是,国内钒电池产业链建设正在加速推进。钒钛股份、大连融科、银峰新能源、科润新材料等上下游企业正在加速融资、扩产之路。
钒矿资源方面,中国钒矿禀赋高,钒矿储量全球占比45%。丰富的钒储量不仅完全能够自给自足,而且大部分为易提取的钒钛磁铁矿,大幅降低了开采利用的成本与效率。
离子交换膜方面,1月30日,科润新材料完成C轮2.4亿融资。据了解,科润新材料可大批量生产并供应钒液流电池用全氟质子交换膜及供应氢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此前,国内钒电池企业主要使用的是美国杜邦生产的全氟烃膜(Nafion),由于被垄断,价格非常昂贵,如Nafion 115 的价格过去为 700 美元/平方米。
2022年10月17日,科润新材料总部项目奠基仪式在苏州吴江开发区举行。该项目将在一年后建成可年产10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的现代化工厂,实现年产值8亿元、年利税3.2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质子交换膜生产项目。
据悉,苏州科润新材料是国内目前仅有的一家能大批量化生产和供应液流储能电池用质子膜的企业,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
电解液方面,2022年9月6日,钒钛股份曾发布公告,拟定增22.8亿元加码钒电池储能。其中,研发类项目主要涉及钒电池电解液产业化制备及应用研发项目和碳化高炉渣制备氯化钛白研发项目。
2022年10月11日,钒钛股份与大连融科签约,共同投资3161万元成立合资公司,钒钛股份占比51%,大连融科占比49%。钒融储能将在2022年内在攀枝花市建设电解液产线,实现产能2000立方米/年。2023至2024年,根据钒电池储能市场增长情况,协商投资建设产能6万立方米/年钒电解液。
钒钛股份日前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钒钛股份约有5000吨左右的钒产品直接应用于储能,2023 年预计将有8000吨左右的钒产品应用于储能领域,占比将接近20%。
此外,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生产商湖南银峰新能源拟在江西宜春新建年产6.6万立方钒电解液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生产规模拟建成十条钒电解液生产线。主要生产工艺为采用反应釜、制纯水等设备,应用原料溶解、混合反应、氧化还原等工艺。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方面,大连融科储能已正式开启IPO冲击之路。据悉,大连融科已于2022年10月31日同安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A股挂牌上市。2022年12月,大连融科完成了数亿元B轮融资,融资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升级、产能扩充、团队扩充以及补充运营资金。据悉,大连融科是全球唯一具备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技术开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累计装机量在国内遥遥领先。
项目方面,已经有一大批较有实力的钒电池公司在加速项目释放。国内首个GWh级全钒液流储能电站在新疆察布查尔县开工;中核汇能首个GWh级别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集采;湖南红坪100MW/400MWh长时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项目亮相;北京普能与河钢钒钛、河北建投绿能签约300MW钒电池储能产业链项目……GGII认为,在此发展趋势下,液流电池将在2030年约占6%市场份额。
产业链建设方面,2月12日,国内最大的氧化钒(V2O5)提供商钒钛股份公告称,钒钛股份已与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大连融科储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建设世界级钒产业基地和钒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商业化快速发展等,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大连融科、钒钛股份将分别为相关项目建设提供储能装备和钒电解液保障,同时按照市场化方式承接相关项目,助力攀枝花打造“中国钒电之都”。
可以看到的是,钒电池企业正受到资本市场更多的青睐,并积极探索产业集群建设,通过大规模产能落地实现降本,在储能领域逐步构筑竞争优势。
原标题:钒电池产业链动态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