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这一次,锂电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迎来增长窗口期吗?
日期:2023-02-27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luxiaoyu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锂离子电池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其独有的产业链,但业界依然为“锂”所苦。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点明必须“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那么,这一次,锂电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迎来增长窗口期吗?

目前,锂离子电池行业已经形成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基础原料,中游的电池材料、锂离子电芯、锂电池模组及封装PACK等,以及下游的应用和锂电池回收等。锂电池产业下游企业涵盖消费电子企业、新能源车企及储能系统企业等。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综合性能表现,应用领域广泛,新能源汽车基本是锂离子电池在动力领域的最大应用,动力电池的成本大约占据整车成本的40%。从数据来看,《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曾经提到,受益于消费电子的普及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提升,我国锂电池迅速放量,产量由2010年的26.87亿只提升到了2021年的232.6亿只。

光大证券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达到了562.4GWh,同比大幅增长90.64%。预计2030年之前,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5.6%。

工信部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先进产品供给能力。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约295GWh,储能锂电累计装机增速超过130%。

观察2022年中国市场动力电池供应商巨头的情况,装机量及市场占有率居高位的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等。就在近期,宁德时代外联部对外发声,“锂电新能源产业链的日益完善,上下游之间的高效配合,让企业有信心抓住机遇、积极应对”。

如今,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发展,不断提升先进产品供给能力,总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那么,站在企业和行业的双重角度,究竟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实现锂离子电池行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

产量快速增长,产业规模扩大


根据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及研究机构测算,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其中储能型锂电产量突破100GWh;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锂电一阶材料产量分别约为185万吨、140万吨、130亿平方米、85万吨,同比增长均达60%以上;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

应用加速拓展,助推双碳进程


2022年,锂电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及风光储能、通信储能、家用储能等储能领域加快兴起并迎来增长窗口期。全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约295GWh,储能锂电累计装机增速超过130%。2022年,全国锂电出口总额3426.5亿元,同比增长86.7%,为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和全球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做出积极贡献。

技术进步加快,产品层出不穷

骨干企业围绕高效系统集成、超大容量电芯等方向加快布局,先进电池产品系统能量密度超过250Wh/kg;柔性、耐低温、防水性的新型电池产品在冬奥装备上成功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型储能产品进一步融合,智能液冷技术等显著增强储能系统热管理水平,降低系统安全隐患。

投资热情高涨,全链加强协作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仅电芯环节规划项目40余个,规划总产能超1.2TWh,规划投资4300亿元。上游产品价格高位震荡,锂电二阶材料价格反复冲高回落,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微粉级)2022年均价分别达48.1万元/吨、46.4万元/吨。锂电企业通过投资参股、签订长单、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总体而言,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亟需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让锂电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切实发展,为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和全球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做出积极贡献。

原标题:这一次,锂电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迎来增长窗口期吗?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金哥说新能源车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