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举办以“中国碳中和技术路线展望”为主题的第六期碳中和技术论坛。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表示,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预留的时间短,必须依靠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来支撑碳中和。
杜祥琬表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面临着减排幅度大、转型任务重、时间窗口紧等诸多挑战,必须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来支撑碳中和,例如构建现代能源技术体系、工业数字化技术、建立低碳技术标准体系等。
“通过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加快推动技术进步和发展转型,可以如期实现碳中和。”杜祥琬在发言中提出,碳达峰这一步各个行业和不同地区要遵循梯次有序原则,鼓励已经达峰的地区排放不再增长,排放处于平台期和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要尽早达峰,钢铁、水泥等行业应该率先达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碳、脱碳、碳移除。根据中国工程院预计,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届时,温室气体排放有望降到2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可控制在20亿吨,碳移除总量可以达到2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基本相当。
原标题:杜祥琬院士:实现碳中和必须依靠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