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给电网的电力电量平衡、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国网安徽电力整合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储能、充换电站等新型调节资源,利用虚拟电厂、群控群调等技术手段,建设源网荷储平台——源网荷储融合发展 助力各类负荷可控可调
近年来,安徽省支持推动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截至目前,风电、光伏发电逐渐占据安徽电力供应的“半壁江山”。
3月14日,安徽电网全口径新能源发电出力达1811万千瓦,占同时刻全省用电负荷的60%。大规模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给电网的电力电量平衡、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
“整合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储能、充换电站等新型调节资源,利用虚拟电厂、群控群调等技术手段,对电网实施调压、调频、调峰,是必不可少的。”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自动化处处长马金辉说。
虚拟电厂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3月13日,位于淮北市濉溪县的35千伏谭家变电站完成储能监控后台搭建,接入电力系统信息自动传输系统,与国网安徽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和淮北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实现联调。
谭家变电站是安徽首个集电源、电网、负荷、储能等功能为一体的能源枢纽站。该站自2022年12月投运以来,已参与区域电网调峰6次,消纳新能源电量2.43万千瓦时。
近年来,安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2838万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34.1%。
分布式光伏电站出力的不规律性增加了区域负荷预测难度。电网调度人员时常面临电压波动、光伏发电大发时段电网承载力不足等问题。而虚拟电厂、能源汇集站可以聚合各类资源,构建出具备调压、调频、调峰三大能力的虚拟机组,保障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2020年2月,安徽最大的虚拟电厂——合肥虚拟电厂投入使用。合肥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专责陈璐介绍,调控人员既可以根据大电网局部平衡的断面需求,依照母线电压和主变压器、线路负载情况,让虚拟电厂参与电网调压、调频,也可以基于虚拟电厂中的可控资源容量,通过虚拟电厂平台,对分散在各地的储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等发出调峰指令。
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已接入20.7万千瓦源、荷、储资源的合肥虚拟电厂深度参与了安徽电网的调频、调峰,共计消纳新能源电量3.7万千瓦时。
柔性负荷促进节能降耗
丁虹是淮南的一位新能源汽车车主。3月15日18时,她通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E充电”手机应用推送的信息了解到,附近的充电桩都处于运行状态。她决定22时后再给车充电。“在非高峰期充电有5折优惠,还不排队,很划算。”她说。
2018年以来,安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年底,安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3万辆。同时,充换电站(桩)数量也快速增长。据安徽省能源局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安徽累计安装公用、专用、自用充电桩14万个,建设充电站超过3000座。
“很多车主都习惯早上上班前、晚上下班后立即充电,而这也是电网用电负荷的早晚高峰。”国网安徽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朱明磊说,“将这些柔性负荷进行有效聚合、智能控制,可以使其成为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
2022年8月,合肥80千瓦的车网互动(V2G)新能源汽车直流充放电桩、15座蔚来换电站以及特来电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共计5.43万千瓦容量的充电桩相继被接入合肥虚拟电厂。
“我们可以实时监测这些充电桩的充电负荷,在需要时实现基于虚拟电厂的‘车-桩-网’双向调度互动。”陈璐介绍。
2022年8月11日至15日,安徽电网用电负荷始终处于高位。5天里,合肥虚拟电厂对特来电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蔚来换电站实施了充电负荷控制。控制时间段内,每个充换电站的平均功率由630千瓦降至530千瓦,有效控制了8000千瓦的充电负荷,在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的同时,达到平抑尖峰负荷的目的。
源网荷储平台提升负荷调控能力
风力发电343万千瓦、光伏发电858万千瓦、可调负荷2万千瓦……3月15日,国网安徽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员对源网荷储平台上的可调新能源负荷进行统计。
2021年10月,国网安徽电力针对区域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高、柔性需求响应资源丰富的特点,结合省市两级协同调度探索建设了源网荷储平台。平台将合肥虚拟电厂、淮北源网荷储一体化变电站谭家变电站、滁州天长杨村微电网等低压分布式光伏发电以及分布式可调节资源进行整合。各级调控人员通过平台,可以实时监控这些分布式可调节资源,在需要的时候,根据各类可调节资源,实现省、地协同,联手实施调度。
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建有一座1500千瓦屋顶光伏电站。该电站自2022年7月投产以来,已累计发电86.4万千瓦时。除了企业日常生产用电,该电站已向电网反送21.2万千瓦时电量。2022年夏季,该企业经池州电网调度参与安徽电网调峰1800千瓦时。
在国网安徽电力源网荷储平台上,像这样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约有26万座。根据国网安徽电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至2025年,安徽源网荷储灵活性资源占客户负荷的比重将提升至5%以上。在此背景下,国网安徽电力将不断推进以电网为核心的源网荷储融合发展,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消纳和多元负荷的调控能力,努力实现源网荷储各类调节资源可观、可测、可控、可调。
原标题: 源网荷储融合发展 助力各类负荷可控可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