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行业调研反馈:
大部分23年招标的储能项目一季度还未开始开工,预计5月开始动工,导致企业层面的订单数据偏淡,一季度业绩环比大概率有下滑,同比有一定程度增长。
第二,看好的逻辑:
储能是新能源板块的短板,如若储能配置不充分,整个新能源的发展都将受到拖累。目前制约新能源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在于消纳。
国网专家口径:23年两网,在保证95%消纳前提下,对新增风光的消纳体量在130GW左右,在配建新型储能、购买火电灵活性改造释放调峰空间的驱动下,2023年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到150GW。而国家能源局给出的指导数字在160GW,市场预期的新能源风光装机在180-190GW左右。即如若不增加电网消纳能力,或无法支撑起市场所预期的集中式风光装机。提升电网消纳能力主要有建设输电线路(特高压),火电灵活性改造,储能。前两者在23年单年维度看都无法补足消纳缺口,短期唯有依赖储能。
第三,需要消除的偏见:
1)市场认为储能是光伏的影子板块,光伏有强制配储的要求,一旦光伏装机量miss,会带动储能装机量miss。然而,现在的核心是消纳的问题,配储的目的是为了支撑更多风光的装机,然储能的发展目前已显著落后于风光,故而储能的应该是风光的“风向标”。
2)市场有声音说风光要取消强制配储,开始担忧储能的长期逻辑。再次强调,市场流传的一些讲话,只是说要探索多种解决消纳的方式,比如绿电交易、绿氢等,但是电化学储能的成本比起更低,消纳压力下储能或为最经济、最快速的发展方式。
第四,后续的催化:
底层关注原材料和政策,表层关注企业层面订单。原材料上看硅料价格和碳酸锂价格,政策上关注后续容量电价以及电力现货推进力度。不管是原材料的降价还是政策的推进,本质上都是在解决储能经济性的问题,最终直接的结果将反映在一些设备公司的订单上,这一层面拐点可能会发生在二季度。
第五,储能赛道的高成长性预计会逐步被市场认同:
可以预计的是,随着市场的爆发,会有更多的企业和资本入局。
原标题:关于储能板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