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全员“加电”中 德国车企决战2030
日期:2023-03-29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miaowanying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近日,德国汽车业“三驾马车”——大众集团、宝马集团、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相继公布了各自的2022年度财报及未来规划。剑指2030,德国车企巨头都在大手笔投资未来,加快转型。

德系车企集体按下转型“加速键”的背后,是特斯拉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高歌猛进,以及以比亚迪、五菱为代表的中国品牌迅速崛起。在竞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德国车企希望通过快速转型,以继续保持其在燃油车时代的领先地位。

一掷千金 投资未来

在大众集团的财报年会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巨额投资计划。2023~2027年,大众集团将向最具利润空间的业务方向和地区投资1800亿欧元(目前1欧元约合7.41元人民币),用于推进电池生产,扩大北美地区业务,强化在华数字化战略和产品竞争力,以及继续拓展产品组合等。据了解,这1800亿欧元的投资中,约68%将投向电动化、数字化相关领域,而上一个5年计划中这一比例是56%。

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在财报发布会上重申了“十点行动计划”落地的必要性,这是他去年接手掌舵大众集团这艘“航母”时制定的转型战略,包括:规划周期、产品、中国市场、北美市场、CARIAD、研发平台与技术、电池和充电、出行服务、可持续性、资本市场。可以看出,大众集团正在以盈利为导向布局未来,这种导向体现在大众电动汽车、燃油车“两手抓”,重点布局中国、北美市场,以及打造软件“盈利池”上。

无独有偶,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也为转型豪掷千金。近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将投资数十亿欧元对其在中国、德国和匈牙利的汽车工厂进行现代化改造,以减少能源消耗并加快向电动汽车转型。该集团还计划在北美、欧洲、中国和其他主要市场启动高功率充电网络建设。梅赛德斯-奔驰此前宣布,2022~2030年,集团在纯电动车领域的投资将超过400亿欧元。

宝马集团在财报发布会上透露,2022年其研发投入达66.24亿欧元,同比增长5.2%,这些投资主要用于两个方向,一是新车型以及第六代宝马eDrive电力驱动技术的研发;二是数字化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等方面。此前,宝马曾宣布,到2025年的5年间将累计投入300亿欧元用于研发。另外,2022年宝马在工厂、设备和固定资产等方面的支出达77.91亿欧元,同比增长55.4%,这些投入包括了宝马在全球多个新建及升级项目。按计划,宝马在全球的30多家工厂都将遵循“BMW iFACTORY”生产战略进行转型升级,而该战略的核心理念就是“精益、绿色、数字化”。

聚焦纯电 占比超50%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车企三巨头都设定了雄心勃勃的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目标,且都聚焦纯电动汽车。其中,大众汽车集团提出了2030年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比达到50%的目标;宝马提出到2030年将纯电动车销量占比提升至50%以上;梅赛德斯-奔驰则是三巨头中最激进的,致力于在2030年前实现全面纯电动。

那么,德国车企目前在纯电动汽车市场的表现如何?2022年,大众集团共交付了57.2万辆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26%,占集团总销量的7%。从7%到50%,如何跨越?加大新车攻势是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大众集团旗下比较畅销的纯电动车型有大众ID.4、ID.5和ID.3,以及斯柯达EnyaqiV等。2023年,该集团将推出多款重磅新车,包括全新ID.3、ID.7、ID.Buzz长轴距版、CUPRA Tavascan和奥迪Q8 e-tron。从具体区域来看,除了一向倚重的中、欧市场外,集团在北美市场的业务也在持续扩张。2022年首批大众ID.4在美国田纳西州的查塔努加工厂下线,此前官宣复活的越野车品牌Scout也计划2026年在美国推出纯电动SUV和皮卡两款新车。

在电动化领域,虽然此前业内感慨宝马“起个大早,赶了晚集”,但近年来其也在逐渐追赶上来。2022年,宝马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107.7%,达21.58万辆,占集团总销量的9%。产品方面,2023~2024年,宝马集团将陆续发布纯电动宝马i5、宝马iX2和宝马i5旅行车,这使得宝马的纯电动汽车产品几乎覆盖主要细分市场。至于宝马电动化全速前进的中坚力量——新世代车型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投产,此后的24个月内至少有6款新世代车型实现量产。另外,未来10年内,MINI和劳斯莱斯都将成为纯电动汽车品牌。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今年,纯电动车型将是宝马集团的主要销量增长点,纯电动车型将占到集团全球年度总交付量的15%;预计3年内(截至2026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将占集团全球销量的1/3;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将占集团全球销量的50%以上,届时集团有望在全球市场实现累计交付超过1000万辆纯电动汽车。

而梅赛德斯-奔驰此前已将其电动化战略从“电动优先”升级为“全面电动”:到2025年,纯电及插混车销量占比达到50%;到2030年,在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梅赛德斯-奔驰将实现全面纯电动;最晚到2039年,实现乘用车新车产品阵容在车辆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碳中和。相比之下,2022年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板块的纯电动车占比为7.3%,插混车占比为9%。目前,梅赛德斯-奔驰正在不断扩展纯电动车型阵容,已涵盖9款乘用车和4款轻型商务车,包括全新EQS纯电SUV、全新EQE纯电SUV,以及年初首发的全新凌特纯电(eS-printer)轻型商务车。

数字化转型“卷起来

除了电动化外,数字化是德国车企布局未来另一大“吞金兽”。大众集团前首席执行官迪斯曾指出,未来,软件将成为集团重要的收入来源。对于这一点,特斯拉已经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为此,即便是奥博穆上台后,将软件业务的发展策略由自研转为对外合作,也丝毫不影响其对软件的重视程度。2022年,在德国,大众集团宣布联手博世,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大众集团牵手地平线,研发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梅赛德斯-奔驰在软件领域也采取自研加对外合作的模式,与英伟达、谷歌、激光雷达传感器厂商Luminar等展开了合作。按计划,其自主操作系统MB.OS将在本年代中期随全新梅赛德斯-奔驰模块化架构(MMA)平台推出。另外,继德国后,奔驰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在美国内华达州也获得认证。

至于宝马,其“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的战略方向将集中体现在新世代车型上,后者将采用宝马全新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人机交互概念、新一代电驱和电池系统,并具有较高的循环永续水平。在数字化体验方面,宝马通过年初发布的BMW i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展示了新世代车型对于人机交互的愿景。至于自动驾驶领域,2022年宝马与高通以及安致尔软件公司宣布开启自动驾驶技术开发战略合作,三方将共同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涵盖L2级别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

争相加码中国市场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也是德国三大车企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一直是三巨头未来战略的重中之重。中国车市的变化,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它们的心弦。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88.7万辆,市场占有率达25.6%,正逐步挤压着燃油车的份额;而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自主品牌的占比高达八成。可以看出,在新能源汽车时代,随着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特斯拉的冲击,以燃油车为主要基盘的合资品牌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传统豪华品牌自然也已经感受到了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车企在中国势必要加速转型。就在前不久,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宣布,销售首席运营官段建军将自5月1日起接替杨铭,担任该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这意味着梅赛德斯-奔驰终于放手,首次让本土人才担任销售一把手。杨铭前不久表示,2023年奔驰在华将继续以“油电双行”的产品攻势,投放包括全新EQS纯电SUV、全新EQE纯电SUV、全新长轴距GLC SUV、全新长轴距E级车在内的16款新车。

宝马集团则在2022年增资华晨宝马,股比从50%增至75%,华晨宝马并入宝马集团报表。2022年,华晨宝马大东工厂产品升级项目落成、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里达工厂)开业、全新动力电池项目官宣启动,一系列事件表明宝马在华转型步伐在提速。“中国是宝马集团的重要市场,同时也是最大的单一市场,以及未来科技的诞生之地,我们将在研发方面不断扩大布局。”齐普策近日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线上采访时如是说。

大众集团也是开足马力,大众安徽MEB工厂首款车型将于2023年下半年投产;而2022年启动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24年底投产,规划产能逾15万辆。数字化也是大众集团在华业务发展的关键,为此其在2022年成立了CARIAD软件中国子公司,并与地平线达成合作。

可以看出,面向2030年,德国车企不约而同加速转型,而长久以来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积累无疑是它们的底气。在本已硝烟四起的新能源汽车战场,德国车企会成为新的变量吗?

原标题:全员“加电”中 德国车企决战2030
 
相关阅读: 新能源汽车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汽车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