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目光都关注宁王业绩时,被忽视的LG新能源也在低调开发新市场。
仅仅不到一周时间,LG新能源就开始接连宣布本年度一些重要规划:
3月25日,LG新能源的首席执行官Kwon Young-soo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公司将从2025年开始生产电动汽车用磷酸铁锂电池。有报道称该公司开发的磷酸铁锂电池将使用无钴阴极,并且采用的是软包类型,而不是棱柱形或圆柱形电池。
几乎与此同时,LG新能源发布声明称,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7.2万亿韩元(约合55亿美元)建设一座大型制造园区。,这座工厂将是全球最大的独立电池生产厂。并且又有消息说,在电动汽车电池方面,由 LG 新能源向丰田供应电池,或者双方成立制造电池的合资公司,再向丰田供应,用于他们所生产的电动汽车。在此之前,LG和本田的合资公司的美国电池工厂,已正式开工。
同样,LG新能源母公司LG化学在国内的动作也开始频繁。
近日,LG化学官网宣布,向中国中信集团(CITIC)旗下国安提锂项目供应了1万多支反渗透膜。据介绍,中信集团今年在青海省正式启动的国安项目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盐湖提锂项目。启迪清源(TUS-Qingyuan)负责运营该提锂项目(EPC、工程、采购、建设),计划采用LG化学的反渗透膜等产品,每年生产2万吨碳酸锂。足以生产50万辆电动汽车。
随后,中伟股份宣布与LG化学签订长期购销合同,为LG长期提供三元前驱体产品,双方也互相表达与对方的合作期待,据悉中伟股份在上市前就与三星SDI和LG化学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并依靠其订单顺利完成IPO。
在半个月前,LG新能源CEO也在中韩签证风波结束后飞到中国视察,南京工厂的圆柱形电池生产线,这种电池正在供应给该公司的主要客户之一特斯拉。还将检视将南京工厂部分区域改造为磷酸铁锂电池(LFP)生产线的计划进展,此举旨在为能源储存系统(ESS)生产电池。
据了解,这家全球第二大电池制造商计划在 2023 年将其设备投资增加 50% 以上,并使年销售额同比增长 25% 至 30%。
眼红宁德时代份额
随着宁德时代成功杀入美国市场,LG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LG新能源在与LG化学分开以前,一度也是全球动力电池行业一哥,不过随着宁德时代在2017年强势崛起,LG新能源的星光便不再耀眼,甚至有些许暗淡。
从后几年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来看,宁德时代和LG新能源分别稳居第一和第二,几乎近一半的市场份额都由两者持有。直到2020年上半年LG新能源凭借特斯拉Model 3扳回一局。
但这个局面并没有持续多久,2021年,对整个LG集团来说都是个转折。
首先是集团的手机业务退出市场,本以为C端失意能在B端找补,结果2021年特斯拉订单角逐战中,LG新能源再次败给了宁德时代,到了2022年,LG新能源装机量甚至已经被比亚迪追平,眼看亚军的地位也保不住了。
本来自己涉足行业较早,手里还掌握着特斯拉、通用、大众等一众高端客户,在欧美市场如鱼得水。却被后起之秀压得抬不起头,LG新能源只能寻求另一个道路:平衡全球产能来对抗。
从产能分布来看,宁德时代的产能生产布局基本都位于国内等地,比如福建、江苏、青海和四川等省份中;相比之下,LG化学的产能生产能力却分布于全球范围中,比如在韩国、中国、美国及波兰等国家都有布局。
这就意味着,虽然宁德时代在装机量方面远远超越LG化学,但在全球范围内的产能方面,LG化学与宁德时代的差距并不大,甚至在产能分布上,前者或许比后者更有优势一些。
“无钴阴极”磷酸铁锂软包电池
目前提供于新能源汽车的大部分是方壳电池或者是圆柱电池,但是LG新能源却另辟蹊径的研发了号称能量密度比宁德时代高出20%的“无钴阴极”磷酸铁锂软包电池。
但查找完技术发现,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主要靠的是磷酸铁锂(LiFePO4)和磷酸铁(FePO4)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磷酸铁锂电池本身就不含钴“Co”,并不存在一个从“有钴”到“无钴”的过程。
软包电池在包装结构上通常采用铝塑膜包装,方壳电池则常用钢壳或铝壳包装,在同等容量的情况下,铝塑膜的质量通常会比钢壳轻40%,比铝壳轻20%;在同等规格尺寸下,软包电池则比钢壳电池容量高10~15%,比铝壳电池高5~10%。
采用了铝塑膜包装的软包电池,虽然提高了单体的能量密度,但是也损失了结构强度,所以在成组时,往往要在电芯外面装很多支架以增强其结构强度,不仅浪费了电池包里面宝贵的空间,成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目前软包电池在汽车市场的应用并不如方形电池那般广泛,以手机等3C数码居多。但是LG新能源将软包磷酸铁锂电池用到车载领域,能量虽然会提升但是否如方壳或圆柱那般结实耐用,还需要验证,并且LG表示新的电池将会在2025年才能量产,这几年新能源市场究竟会怎么变,还不好预料。
原标题:LG新能源持续扩大版图,锂电龙头之争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