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不过,铺天盖地的降价信息触发了消费者观望心态,不少车企因此逆势推出保价政策。在业内人士看来,保价承诺并不能被所有消费者接受,此轮降价热潮亟需降温,推动行业回归正常运行状态。
据了解,今年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均有参与降价,且参与车企、降价车型数量均超过以往。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1日-19日,乘用车市场零售70万辆,同比去年下降8%;今年以来累计零售337.9万辆,同比下降18%。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完全超过市场普遍降价幅度的促销会间接导致品牌形象打折,不排除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在没有优惠时可能选择持币观望,更加不利于销量稳定。”
一位近期有意换车的车主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现在很多品牌都有优惠活动,所以打算再看看,等到有更大力度的折扣再买肯定更合适。”
销售终端出现的观望潮导致汽车厂家纷纷推出限时保价措施,试图消除消费者“等等更便宜”的想法。例如,哪吒汽车宣布于3月15日起通过官方渠道订购部分车型,自定购日(含)起90天内,如果所购具体车型的官方售价下调,哪吒汽车将主动补还差价。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指出:“车企推出保价承诺,对留住用户、促进销量有一定帮助。不过,车企本身肯定要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力。小车企做此承诺其实意义不大,即便做了承诺,消费者大概率也不会选择购买。”
对于众多燃油车企跟进降价,业内普遍认为,是国六B排放标准实施前的清库存考虑。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目前,我国销售新能源汽车绝大部分难以赚取利润,许多传统大型车企都依靠燃油车来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纯粹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难以盈利。对于大型车企来说,稳住燃油车销量、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竞争,才是根本之道,不太可能通过燃油车‘自杀式降价’去跟新能源汽车竞争。”
宋清辉则认为,新能源汽车在替代燃油车成为主流的同时,自身也会受到竞争压力。新能源车企此轮降价潮后续走势难以预料,激烈竞争或在所难免。
近期业内呼吁理性看待价格战的声音也不断增多。中汽协发文表示:“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处理库存,适当回收成本是正常经营措施,但不能因此沦为价格战。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
业内普遍认为,汽车阶段性大幅降价是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够带动消费者购车热情,而若用力过猛,则会伤害品牌,影响利润。目前,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创新驱动的竞争时代,依靠技术创新去打造自身产品体系和竞争格局才是根本。
“事实上,各车企降价背后有深层次背景原因。未来,新能源车企若想取得更大更稳健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大力进行技术创新,以差异化且有竞争力的产品来应对价格战;另一方面则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及品牌形象,打破价格战‘魔咒’。”宋清辉表示。
中汽协指出,汽车产业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承担着建设汽车强国的重任。汽车企业应该着眼长远,在产品技术、质量、服务、品牌力等方面多下功夫,致力于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新能源汽车降价促销热待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