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福水,四月芳菲。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召开在即,《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福建,探访福建省行业数字化优秀案例,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数字化变革成果,捕捉高质量发展脉搏,看见数字福建,看见数字中国。
福建宁德市的古田县素有“一都”“两区”(老区和库区)“五乡”(华侨之乡、水电之乡、水果之乡、红曲之乡和文化体育之乡)的美誉,其中“一都”即中国食用菌之都。习近平总书记莅古调研指出:“古田县坚持一县一品,以食用菌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路子对、效果好”。2022年古田县各类食用菌产量91万吨(鲜品),产值62亿元,全产业链总产值235亿元,其中银耳产量38.5万吨,占全球产量90%以上。
然而,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古田菇农建设的大量传统木质菇棚,占用了相当数量的土地,并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大、难以监管等问题,还严重影响了乡村面貌的提升。2019年—2020年,古田县共完成6000余间标准化菇棚改造。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下,菌菇产业也亟需走上智能化发展的道路,推行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如何在保障甚至是提高菇农种植效益的基础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退菇还耕,成为发展乡村振兴进一步的课题。
由于古田日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适宜对太阳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2021年,古田县进一步开拓思路,聚焦“双碳”目标,抢抓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创造性实施菇棚“光伏+”项目。一间菇棚,顶上发电,下面种菇,一地两用,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
“光伏+”项目总占地466亩,总装机30.75mwp,计划打造各类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菇棚近1000间。
通过建设标准化的光伏菇棚,改变落后的种植环境,建设推广使用自动化电烘干厂、保鲜冷藏库等,将改变以往菇农种菇习惯和食用菌生产加工落后形象,会极大提高食用菌品牌价值。据了解“光伏+”项目总占地466亩,总装机30.75mwp,总投资约3.7亿元,涉及县域内吉巷乡、大桥镇、鹤塘镇、杉洋镇4个乡镇9处地块,计划打造各类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菇棚近1000间,预计可年种植香菇530万筒、银耳242万筒、猴头菇或其他菌类50万筒。
此外,该项目旨在将菇棚种植与光伏发电系统相结合,实现“光伏+”的能源转换,项目投用后预计年光伏发电量3000万kwh,减少碳排放量3.1万吨/年。截至目前,古田县已经成功试点五个菇棚“光伏+”项目,实现“菇光互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清洁发电,实现绿色发展。
“光伏+”项目,实现“菇光互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清洁发电,实现绿色发展。
在整个光伏+项目中,逆变器扮演着将太阳能发电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的重要角色。由于太阳能组件发出的直流电不规则,不能直接使用,逆变器可以跟踪分析太阳能的光照情况,再经过直流升压、逆变、滤波等一系列程序,转换成能被电网接受的优质交流电。在选择逆变器产品时,古田县综合考虑了如逆变器的品质、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维护成本和服务等。最终选择了华为新一代1500V智能组串式光伏系统。系统转化效率高、对电网斜坡影响小,拥有更小的电能损耗,并能将通讯信息传送到数字云平台上,为技术人员运维起到很好的支撑,可在手机上实时监测状态信息并决策运维。
目前,古田县正在深化食用菌“数字大脑”建设,将为食用菌产业提供全面的数字化服务,包括助产、助销、溯源、供应链金融等功能。同时,它们还将为古田食用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菇农、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增效益。
将数字经济深入到食用菌产业中,推动食用菌产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通过“光伏+”项目建设,让菇农主观上“好种菇”,经济上“种菇好”,结果上“种好菇”,为乡村振兴打造古田样板。
原标题:把对路子走好:古田的数字光伏“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