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中国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下降超过80%,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创新迭代和产业链的完善,中国光伏在全球获得主导地位,形成难以撼动的效率和成本优势。
2022年,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超过512亿美元,同比增长80.3%,其中光伏组件出口超过153吉瓦,同比增长55.8%,出口额、出口量均创历史新高;硅片出口量约36.3GW,同比增长60.8%;电池片出口量约23.8GW,同比增长130.7%。
2023年1月至2月,光伏组件出口额依然达到478亿元,同比增加9%。
光伏产品出口已经成为中国稳外贸、促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同时也对全球能源转型和减少碳排放作出重要贡献。
但是,处于鼎盛时期的中国光伏产业,在欧洲和美国不断出台措施,支持光伏制造本土化和本地光伏产业链的背景下,加上各种绿色贸易壁垒和调查,让出海的中国光伏厂商充满了忧虑,风险也不断增加。
美国、部分欧洲国家,甚至印度等亚洲国家,通过反倾销调查、基本关税、提高本土光伏产能等贸易政策限制光伏进口,降低对中国光伏产品的需求。今年3月16日,欧盟出台的《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材料法案》草案,都旨在促成制造业的回流。
韩国、法国等国家,则利益用碳足迹标准等方式限制其他国家光伏出口,以保护本土光伏企业的发展。
一、美国、欧洲是我国光伏产品的实际需求方
随着太阳能发电成本下降,各国积极建设光伏发电站,装机容量增长空间十分广阔 。
我国的光伏出口主要有两条线:
一条是中国→荷兰→欧洲,由于部分欧洲国家没有出海口,出于物流成本考虑,地理位置优越、物流业高度发达的荷兰成为了进口组件转口贸易的首选。
2022年,欧洲是我国光伏最主要的出口市场,约占光伏组件出口额的55%,占比较2021年提高10.9个百分点。作为欧洲光伏组件出口的中转站,荷兰继续在我国光伏组件出口的细分市场中位列第一。
在需求攀升的欧洲市场,西班牙、德国、波兰市场需求增长尤为明显。
欧洲由于俄乌冲突,天然气供应短缺造成的能源紧张,加速了其能源转型的进程,以至于欧洲在2022年上半年对中国光伏产品需求尤为强劲。
另一条是中国→东南亚→美国,由于我国直接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需加征高额关税,为降低成本,我国光伏企业大多选择在东南亚地区布置产能,以较低税负出口光伏产品至美国。
二、贸易政策或为最大风险
目前,美欧国家正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供应企业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特别是美国,近年来频频拿光伏做文章,打压中国光伏产业。此前有201关税、301关税等,对光伏产品不断加征关税。
2022年3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启动调查,以防止中国光伏企业通过在东南亚组装产品来规避关税进入美国市场。
2022年6月,美国虽然对双反税进行了调整,对上述国家的光伏产品两年不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终止日期为2024年6月6日。
但与此同时,去年6月,美国总统拜登援引《国防生产法》,宣布扩大本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试图在2024年之前将光伏产能提高两倍。同时,拜登还指示联邦政府增加购买美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和清洁技术产品。
去年八月,美国又通过了高达3690亿美元的《通胀削减法案》(IRA),加大低收入社区光伏税收优惠规模,同时在制造端增加税收抵免,打造本土光伏产业链。
长期来看,两年豁免期结束后,随着美国本土光伏产能不断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产能依然将面临关税风险,中国企业或将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
今年3月,为了对冲美国的巨额补贴,欧盟连续出台《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材料法案》草案,尽管《净零工业法案》是冲着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而来,但里面一些条款不可避免会对中国相关产品产生影响。
比如,到2030年,欧盟计划每年至少10%的关键原材料供应、40%的关键原材料加工、15%的关键原材料回收来自欧盟本土。来自单一第三方国家的战略原材料年消费量不应超过65%,高于65%的国家的相关产品将在投标评定中被降级,让买家更难获得补贴。
专家表示,现在担心还为时尚早,此法案目前只是一个“提案”,而中间立法修改过程尚需一年时间。但推动欧洲本土清洁能源制造业的竞争力,这个趋势是确定的,出口企业需要为此提前做好布局和产能安排。
原标题:中国光伏出口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