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锌能源企业创始人唐子杰格外忙碌,企业于近期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人才引进,提升产线自动化水平,建设锌基储能示范性工程等,这意味着企业发展踏上了全新的快车道。
大锌能源有限公司于2020年成立,研发团队由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领衔,目前在东莞松山湖已经建有生产线,在多个领域获得订单。“团队在锌基电池领域深耕了9年,掌握着多项专利技术。”唐子杰受访时表示,基于锌基电池的特性,大锌能源把未来的主要目标市场瞄准了储能市场。
在电池赛道角逐中
加速突出重围
近年来,在国内“双碳”背景下,能源结构正在加速转型,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快速发展,储能赛道迅速成为一大风口赛道。
作为储能装置中的灵魂——储能电池,近几年在市场中开始迅速放量。根据GGII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为48GWh,同比增长260%;预计2022年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突破90GWh,同比增长88%。
时间回到2018年,彼时的唐子杰正在香港城市大学内,参与着水系能源存储器件的科研工作。眼看着储能市场硝烟四起,团队迅速感知到锌基电池在未来储能市场中的巨大潜力,并最终有幸成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首批创新样板工厂团队,落地松山湖,启动项目产业化。
“我们预期锌电池在储能领域有巨大应用前景,同时我们课题组在锌电池这块的技术积累是走在行业前沿的,当风口来临,不抓住机会就太可惜了。”唐子杰回忆。
在唐子杰看来,东莞本身在电池行业领域较为完善的生态链和工程师资源,是团队选择东莞、落户松山湖的重要原因。“因为供应商都在附近,我们通过几年的时间,已经打通了整个上下游的供应链。”
这些年,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提供的软硬件支持,团队在实验室内完成了材料筛选、小试、中试、小规模量产等环节,在完成技术积淀的过程中一步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
市场认可度往往是影响初创团队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锌基电池在储能市场领域仍属于全新产品,许多客户都没有接触过,这里存在着客户市场认可度的问题。”为此,唐子杰带领团队接连走访各地的企业客户,通过一些示范性工程让客户了解锌基电池的性能。
项目累计投入数千万元
实现锌电池产业化生产
储能电池对安全性尤为敏感。不同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应用场景是在化学储能电站。在储能电站往往是几万块甚至几十万块电池一处堆积,一旦发生风险,后果不堪设想。
近年来,兼顾高安全性和低成本优势的水系锌基电池愈发受到行业关注,并有望迎来“出头之日”。
锌电池作为水系电池的一种,其安全性无容置疑。唐子杰介绍,“不同于锂电池内部的有机易燃电解质,锌电池电解质是水和无机盐。同时正负极材料主要是金属氧化物,相对稳定。整个体系相当于是泡在水里面的,几乎不存在任何起火爆炸的风险。此外,在制备、加工、回收各环节,锌电池也更加环保。”
在成本方面,锌的地壳丰度为0.0080%,国内占有率是18.7%,2020年全球产量为1360万吨,而锂产量仅为8.2万吨,钠为16万吨。因此,随着锌基电池的放量和产业链成熟,相比于锂电池,锌电池在成本方面将更具优势。
“目前,企业已开发了一系列针对锌电池生产的设备和工艺。”唐子杰认为,大锌的核心优势一方面体现在材料端有系统性的基础研究,筛选出最靠谱的锌基电池体系和优化方案;另一方面体现在产业化的落地能力上,包括电池结构创新,打通供应商,根据结构匹配相应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
具体来看,大锌能源在锌基电池领域研究积累深厚,技术团队在该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超过200篇,专利50余项。从能量存储机制,电池材料,结构设计等方面出发,成体系设计最优的锌基电池方案。
在产业化方面,团队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经摸索出成熟的生产条件,包括稳定配方,确定的工艺以及相关配套设备,供应商等,企业已从过去一条产品线,逐渐实现了产品的量产化,产业自动化较去年提升了五倍,项目累计投入数千万元。“今年,我们已初步接到了几百万的意向合作订单,计划启动两三家示范性工程,并启动新一轮的融资工作。”
来到松山湖发展近四年,唐子杰也充分感受到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向上氛围。“跟前几年的比,现在的松山湖热闹了许多,一系列新兴战略性产业也在此加速发展,为我们储能电池赛道集聚了更多的上游配套企业、下游客户。”唐子杰祝愿,希望松山湖变得越来越好,维持住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原标题: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大锌能源何以抢占储能市场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