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讧不断、扩张下游电站失利
据刘昶透露,2012年英利为了减轻遭遇“双反”所带来的业绩压力,2013年开始大举进入
光伏产业下游电站的建设。
2013年上半年, 英利 CEO苗连生亲自开车在我国西部、 西南部地区考察, 初步确定英利下游电站布局。
2013年12月21日,英利通过联合竞标,签订阿尔及利亚233兆瓦光伏地面电站合约。2014年,英利还通过合作在阿尔及利亚拿下 25兆瓦地面电站项目。
“由于光伏电站需要资金投入较多(100MW电站通常需要 8亿~10亿元的投资,英利只能通过贷款的方式来实现产业扩张。” 刘昶说。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末,英利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达到30.5亿元。在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等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已达到55.4亿元。
然而传统电企电力过剩的情况下,建设光伏电站投资转化的效益不够,英利脆弱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业内认为,2012年前后,英利的快速扩张与公司资金还有当时国内光伏产业的环境已经脱轨了,是导致其资产重组的重要原因。
而今天看来,早前的内讧也是英利一败涂地的重要原因。
1998年,保定最大国有企业天威集团旗下 “天威保变” 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之后与找寻靠山的英利新能源“结盟”, 并形成了双主业格局。
然而,2004年发生了一场股权变动。
这一年,英利新能源启动二期工程, 需要天威保变更进一步的融资担保支持。天威保变却借机拥有英利新能源(后改名天威英利)的51%控股股权。
随后天威集团开始系列投资并购,四川几大多晶硅巨头背后都有其身影。
2005年9月,天威保变又收购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公司 35.66%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07年天威保变持有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51%的股权。同年,在四川注册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及天威新能源(成都)光伏组件有限公司。
2008年1月,天威保变与乐山电力(51%)共同组成乐电天威(天威保变控股 49%)。
从2004年开始,天威集团的种种行径早已引起英利的不满。
借海外上市机会,英利通过上市公司英利绿能渐渐收回对天威英利的控股权。2006年8月到2007年,英利分次增资将持股比例上升至74.01%。其中,第一次将股权比例增加2%升至51%,只是英利为此付出了2500万元。
在乐电天威成立仅仅两个月后,英利便宣布成立六九硅业有限公司,该项目公司注册资金1.9亿美元,项目总投资 126 亿元。 此举表明英利对天威集团的反抗,也道明英利想从多晶硅上获取巨额利润,只是均未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