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 » 正文
 
深扒三大光伏大咖——施正荣、苗连生、李河君的“陨落”之殇
日期:2016-02-02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eva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原因大概有三点:

1、尚德因为多晶硅价格暴跌和光伏市场萎缩而深陷债务泥潭,没有财力支持尚未进入大规模应用的薄膜发电项目。而李河君坐拥好几个水电站,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来源,玩得起。

2、国际上的薄膜发电企业深陷困境,陆续破产,李河君认为入市抄底正当时。薄膜发电还没有进入大规模应用,但对于最早阶段的投入,别人已经买单了。他用地摊价去买高科技,只要对技术、团队有足够的垄断,就算慢慢等待春天也不算亏。

3、晶硅发电项目盈利主要靠各国政府补贴,一旦补贴停止,各家企业就会陷入困境。而在李河君看来,这一局面是晶硅发电项目的商业模式导致的,即仍然采用传统的集中发电然后输电配送的模式,与火电、水电、核电唯一的不同就是发电体变了。

薄膜发电则能彻底颠覆这一模式。既然太阳光无处不在,用电体也分布于各处,那为什么不让每个用电体(飞机、轮船、汽车、建筑物等),靠“穿上”一层薄膜光伏成为自己的发电体呢?薄膜发电技术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式和民用化,可以彻底摆脱传统发电用电模式,以及由此衍生的政府补贴盈利模式。一旦技术成熟,价格合适,前途将不可限量。

不差钱、不差想象力、也不差执行力的李河君行动了,他决定引领一场能源革命,缔造一家万亿级的伟大公司。

第一步行动是为薄膜光伏项目“正名”。当时,“晶硅”已经成了“光伏”的代名词,而晶硅已经被做烂了,且很赔钱。要搞薄膜项目就得和晶硅项目划清界线,李河君干脆抛弃“光伏”二字,直接称自己是“薄膜发电”。

第二步行动是等待新底部,大举买买买。2012年时光伏行业哀鸿遍野,薄膜光伏企业大量破产,李河君觉得血拼的时机到了。2012年到2014年,他先后买下了德国Solibro、美国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等多家薄膜光伏公司,当时全世界在薄膜太阳能技术与生产方面领先的公司几乎都改姓了“汉能”。

第三步行动是将汉能在港交所上市。虽然李河君有的是钱,光是名下金安桥水电站每天就能为他提供上千万元现金,但若想启动一项尚不能盈利的新能源事业,那些钱是不够用的。早在2009年,他就让汉能借壳在港交所上市,2013年起开始发力,2014年7月将上市公司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正式以“薄膜发电”的概念吸引投资者。

  
▲图注:《中国领先一把》新书发布会

第四步行动是广泛宣传,大造声势。2013年11月,李河君署名出版了一本名为《中国领先一把》的图书,将薄膜发电定义到“国家抢占能源革命制高点”的高度。在他的描述中,煤炭替代木材成就了英国,石油替代煤炭成就了美国,太阳能替代石油将成就中国,而在太阳能中,薄膜发电将取得最终胜利。

此外,他还跑到全国政协会议上直接呼吁:要把以薄膜为主导的移动能源,作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来培育。2014年8月1日,他又在央视《新闻联播》前、后的黄金广告时段,打出“汉能大了,雾霾就少了”的主题广告。
  

▲图注:薄膜光伏

第五步行动是打造一支令人疯狂的妖股。2014年7月才横空出世的“汉能薄膜发电”股票,在8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汉能广告播出后,就像中了邪一样疯涨。随着2015年2月3日,胡润研究院将李河君以1600亿元身家列为超越马云和王健林的新“中国首富”,同期《福布斯》杂志将他评为“超越李彦宏和马化腾的中国第三大富豪”之后,这种疯涨达到了一个顶峰。2015年3月5日,汉能的股价飙升至最高9.07港元/股,公司市值一度超过3000亿港元,比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的市值还要高!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华商韬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