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个火热的新词叫“新三样”,是由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4月13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引爆的。当然有“新三”就有“老三”,新三样指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老三样是指家具、家电、服装,后者是加工贸易的代表,而前者是新材料、新科技的象征。从老三样到新三样,中国制造凭什么席卷全球呢,这是我们当下不得不进行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前提:过剩的制造业及其消纳
在司长吕大良4月13的发言提到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2646.9亿元,同比增长66.9%,这对于后疫情时代国内消费还未有效复苏的中国经济来说,是个绝对的好消息。进入新世纪以来,对于中国制造业过剩的消息就不绝于耳,很多人报以悲观的态度。但这么多年过去,制造业非但未因过剩而酿成严重后果,而是倒逼着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质造和中国智造。
中国最大的底气,但更大的底气还在于14人的消费市场。再大的困难,除以14亿,也必将被克服;再微小的力量,乘以14亿,也必将势不可挡。事实上,消化过剩的产能需要绝大多数企业走向转型升级之路,要么从别人手中抢市场,要么是自己创造需求。从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所走的是用低价抢占市场,这个阶段相当顺利;而当中国开始向中高端进军时,特别是在半导体乃至芯片行业攻城略地时,却发现欧美市场要么是围追堵截,要么是釜底抽薪。所幸的是,中国在新三样上实现了弯道超车,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二、战略:大国崛起背后的顶层设计
在除高端芯片等几个特殊领域之外,作为全球制造工厂的中国无论“有序”进入哪个行业或产业都会引起整个行业的彻底洗牌,这是毋庸置疑的,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制造能力,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材料君用是“有序”进入,而非进入,因为无序地进入和无序的参与只会毁掉一个行业乃至产业链。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低成本优势,逐步形成产业链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和市场规模大等综合竞争优势,至今正在形成以创新为重要特征的产业生态系统竞争优势。而新三样正是中国碳达峰乃至碳中和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低碳中国的底气所在。
在新三样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太阳能光伏,乃至新能源电池,无论是国家、地方的政策扶持和引领,还是大基金的资金扶持,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出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每次新能源补贴的加大和退坡,都和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阶段深刻匹配;而以五年为一个投资周期的大基金,更是在良性循环中进退有据,目前第一阶段的投资基金5年的投资期满后,大基金的部分投资相继进入退出期,但退出并非看空,而是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是满足股东回报的要求,一方面也可以回笼资金,进行新一轮的产业投资与扶持。很多投资者跟着大资金选择投资标的,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重要参照指标。
三、能源:命脉要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经常有行业大佬拿中日两国的新能源路线之争来讨论国运之争,他们认为日韩等国走选择氢燃料电池是在赌国运,恰巧他们赌输了,而中国赌赢了而已。但从技术发展路径上来讲,的确如此。但他们显然忽视了一个根源性的问题,新三样中要么是新的能源形式,要么是储能形式,要么是新的动力形式归根到底是能源问题,能源安全问题。无论发展氢能还是其他能源形式,日韩都解决不了能源受制于人的命运,这是其基因决定的,“非战不利”。但中国不同,夺取能源自主权对中国来讲是势在必行,别无他选的。
借助新三样中国不但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弯道超车,还顺道完成了绿色降碳的目标。据统计,一季度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900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5166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为87.6%。截至3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6.2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3亿千瓦,同比增长15.9%,占总装机容量比例首超50%,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透过这些数据,我们看到的只是结果,但其背后却是长达半个世纪的超前布局和躬耕隐忍。
原标题:中国光伏电池何以席卷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