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未卜的债务重组
巨亏的英利终于走向债务重组。
记者了解到,2015年英利曾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自救。当年5月25日,英利召开主题为“为了我们的家”的员工大会。会上,苗连生不仅宣布将拿出个人“全部身家”帮英利渡过难关,更向员工道歉,称英利高负债的局面“没有任何人的责任,这是老苗的战略失误”。
随后,英利不仅对外出售共54兆瓦
光伏电站项目及六九硅业闲置土地,更将其26.19亿元资产用于抵质押以换取银行贷款。
但这些举措收效甚微。自2015年7月15日起,英利绿色能源收盘价连续4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为化解退市风险,将股价重新拉升到了1美元以上,英利绿色能源不得不宣布,从当年12月18日开始,实行“10并1合股”,即将每ADS(在美上市存托股)代表1股普通股改为每ADS代表10股普通股。
至此,红炜认为,英利已然“撑不下去”,若不顺利进行债务重组,则难逃破产危险。
据前述银监会文件,除银监会和国家能源局外,参与英利重组的机构还包括河北省能源局、保定市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等10家银行。
但红炜对英利的担忧也在不断加剧,“特别害怕中国的光伏企业家会屡次失去机会”。根据与苗连生的交往经历,红炜认为,英利从来强硬与拒绝妥协的风格,或将成为其债务重组的阻碍。
直到今年2月15日、16日,前述银行及政府资金注入、中国信达或将接盘的消息传出,红炜方推测,困境之中的英利,或终于做出了“让步”。
作为首家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2013年上市的中国信达,核心业务便在于不良资产经营。相关分析指出,在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信达、东方、长城、华融)中,信达承载的不良贷款规模最大,涉及国家开发银行等多家银行。
记者发现,今年2月17日,王志新在微信朋友圈更新了两张苗连生与友人聚餐的照片,配文说苗连生“聊得开心,喝得也开心”。
诚然,即便有债务重组利好,英利短期内亦难现昔日辉煌。红炜及林伯强均认为,英利若想重获新生,须回归光伏组件的制造业生产,同时在国家政策中保持企业理性,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技术研发而非光伏产业的上下游扩张,以等待新的机遇。
对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光伏产业的根本在于制造业。在目前美国及欧洲均向光伏制造业回归的同时,国内对于光伏产业的投资,却仍主要局限在光伏电站的建设。若该现状持续,势必会导致市场看似繁荣下的关键技术衰退,中国的光伏产业也将陷入尴尬。
或许英利已经开始转变。
今年1月,英利实现其多晶双玻组件99%以上的良品率,并计划规模生产。2月,中国广核集团公司有限公布其大型光伏组件项目的推荐中标候选者名单,英利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