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在固态锂离子电池、氢能制取储运、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取得一批关键技术突破,为能源转型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在5月26召开的2023中关村新型储能及氢能产业发展论坛平行论坛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表示,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氢能是实现多领域深度清洁脱碳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发展新型储能和氢能产业是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北京市房山区近年先后引进培育了海博思创、卫蓝新能源、新源智储等领军企业,环宇京辉、恒动氢能等一批氢能项目落户房山,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氢能保障任务。同时,相关产业年产值预计今年将突破百亿元,产业聚合效应初步显现。
“下一步,北京将支持高水平建设中关村(房山)氢能产业园等产业高地,布局一批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和综合智慧能源园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和氢能产业城市与科技创新中心。”许心超说。
立足“双碳”目标,在政策加持和企业投资热情下,万亿元市场的新型储能和氢能市场未来可期。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表示,发展新型储能及氢能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氢能将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扮演重要角色,是推动传统能源向低碳清洁能源转型、实现各种能源之间高效转化的理想媒介。“但目前,由于氢能产业链复杂,氢气循环泵技术基础薄弱,完全依赖进口。氢气压缩、加注设备、燃料电池电堆、催化剂、双极板还处于小规模生产阶段,对外依赖度较高,相关的关键核心材料和装备还在研发阶段。”
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主要应用场景,《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京津冀氢燃料汽车示范城市群首年度上牌车辆超过1000辆。“目前国内车企及发动机企业也开始纷纷布局氢内燃机,但氢内燃机的设计、试验、测试、关键零部件及整机等工程技术国内还处于空白状态。”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柏刚指出。
未来,绿色低碳技术也将成为企业攻关的重点方向。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曲宏亮表示,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燕山石化将全力攻坚核心技术的绿色低碳技术,围绕催化剂、PEM膜等电解水制氢核心材料和装备,加强对外技术交流和开发,力争早日解决关键问题,取得突破性成果。
“我们还将充分利用内蒙古乌兰察布的可再生风电、光电资源进行绿氢制造,一期将通过400公里的管道,将10万吨/年的绿氢输送到北京,重点在燕山石化。这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建成后将在服务北京市场需求的同时,辐射京津冀及周边,为实现氢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提供有力保障。”曲宏亮介绍。
原标题:北京加码布局新型储能和氢能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