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从优化完善网络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建设、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等重点任务入手,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
这是继《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之后,两个月来国家层面出台的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第二份重磅文件,足见重视程度。两份文件规格高、力度大,一份侧重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一份侧重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均旨在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协同,对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近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目前桩车增量比为1∶2.5,仅从数量看,能够基本满足。然而从实际体验而言,“里程焦虑”一直困扰着消费者,凸显的就是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对此,指导意见立足“高质量”,明确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创新融合、安全便捷等四大原则,提出打造有效满足电动汽车中长途出行需求的城际充电网络,积极推进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将从长远破解消费者“安桩难”“找桩难”问题,打消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后顾之忧”。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充电基础设施“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环环相扣不可或缺。指导意见不仅关注“有人建”,也提出要推动社会化建设运营,制定实施统一标准,构建信息网平台、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有利于早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推动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网、电信网、交通网、电力网等能量互通、信息互联,不断提高充电服务经济性和便捷性,提升用户体验以及充电企业信心。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当前,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必须在解决“充电自由”问题上展现出充分的诚意和决心。正如专家所说,不存在新能源车、充电桩谁先谁后的关系,作为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相辅相成的充电桩市场,只有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的关键节点适时发力,才能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良好完整的生态闭环。
当然,这条道路并不平坦,从指导意见出台到“像加油一样充电”,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期待各地能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作为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着力点,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
原标题:新能源车“充电自由”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