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又夏时,起航扬帆季。6月30日下午,“锦时筑梦,且待芳华”2023届(第一届)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欢送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举办。西安交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洪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储能平台(中心)主任、储能专业负责人何雅玲,国家储能平台(中心)常务副主任兰剑,第一届储能班班主任、化学学院院长丁书江,电子学院院长徐友龙,钱学森学院副院长王娟,仲英书院党总支书记、院务主任黄丽宁和储能专业教师代表、辅导员出席活动。2020-2022级全体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2023届(第一届)储能专业本科毕业生、家长代表参加活动,共同祝贺第一届储能学子顺利完成本科学业,见证他们迎来人生新篇章。
何雅玲院士回顾了西安交大勇立时代潮头、敢为开路先锋,汇聚资源优势,在国内首家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首家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教学体系,首批入选建设全国首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搭建储能实习实践基地的艰辛历程。她表示,2023届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生取得的优异成绩,就是全校汇聚优势学科资源、配备顶级师资团队、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和同学们精勤求学的最好体现。她对所有参与储能专业建设的教师和学生表示衷心感谢,并寄语毕业生三点希望:一是希望毕业生保持终生学习的习惯,持续培养在科研中的钻研能力、在学习中的思辨能力、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二是要勇于变革、创造和实践。面对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或挫折,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不断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挑战传统思维,坚持正确方向并打破瓶颈,才能推动储能领域的创新突破。三是要保持崇高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作为“储能一期”的毕业生,一定要带着这份光荣和使命,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精神,不忘初心,主动承担推动能源领域转型升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真正在国家宏大的发展事业中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能源领域各个行业的领军人才。
据悉,西安交通大学创办了全国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软科获评A+),出版了全国首部储能专业培养方案,获批首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与企业共建“四主体一联合”创新联合体,支撑储能专业“本研贯通、项目驱动”的 “高精尖”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今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2023年首届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共有28名学生毕业,其中,近90%的同学毕业后选择了继续深造,毕业生党员比例达58%,学业成绩均分高达90.3分,学业优良率100%,奖学金获奖率100%;获得国家级奖项25人次,省级以上奖项53人次,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8项、省级5项、校级3项;在校期间参与志愿活动80余项,志愿总工时3228小时,人均115小时,充分体现出储能班优异的学生培养质量。
虽明日隔山岳,但千里共光华。祝愿第一届储能学子来为求知,去做栋梁,成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开路先锋,为国家和人类创造更清洁、可靠的能源未来!
原标题:全国第一届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生毕业,近90%选择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