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研究人员在太阳风源区的整体自转领域获得新进展,研究结果对全面理解太阳高层大气自转模式和该区域以及太阳风加速机制具有重要启示。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快报》上。
太阳风源区即过渡区,位于色球和日冕之间,它在太阳风形成和日冕加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历经数十年的研究,太阳和空间物理学家认识到过渡区不是一个静态分层结构,而是一个非常不均匀的磁场和等离子体结构动态区域。作为太阳和空间物理学科一个长期未解决的前沿课题,太阳风的加速机制及过渡区的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自转在太阳磁场产生和演化过程中至关重要,也在类太阳恒星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通常研究太阳大气自转有3种途径:示踪物法、光谱测量法和通量调制法。对太阳内部自转而言,日震学是经典探测手段。过去人们对太阳表面大气的自转研究大多针对光球、色球和日冕,而极少研究过渡区的较差自转和整体自转。基于太阳低过渡区近75年来相关谱线的合成辐射数据,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张小娟和邓林华研究员等人,详细研究了其自转周期、趋势变化及与太阳周的关系。
研究发现,太阳过渡区的恒星自转周期变化范围从19.25天到31.25天,平均值25.45天。过渡区自转周期的较大尺度变化范围在光球和日冕中也有类似的表现,例如光球自转周期范围从21.0天到30.3天,日冕自转周期范围从19.0天到29.5天。进一步研究表明,过渡区的整体自转呈现周期持续下降趋势,导致此现象的两个可能原因是太阳全局磁场减弱和日球环境压力持续降低。
原标题:太阳风源区整体自转领域有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