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业储能今年的市场规模还不足50亿元,与潜在的5-6万亿元市场空间相比只是刚刚起步。
过去两年,国内储能市场的火热程度有目共睹,但2023年的一个新变化是,工商业储能火了。
如果说火爆的储能行业堪比新能源赛道上的皇冠,那么工商业储能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就我国而言,工商业储能的增长潜力和市场机遇,要远比大储、户储更为诱人。
所谓工商业储能,是指容量及功率较小、用于工商业的储能系统,目前主要通过“低电价时从电网充电,高电价时放电使用”的方式来为用电企业节省成本。
同为储能,工商业大不同
随着中国各地峰谷价差进一步拉大,叠加锂电池成本下降,工商业储能IRR(内部收益率)稳步提升,经济性越来越明显。工商业储能成为储能赛道中增速最快的分支。
表面看,储能系统都是由电池、PCS变流器、BMS、EMS及其他电气电路和保护、监控系统、消防等几大部分组成,但实际上,源网侧储能与工商业储能在系统侧重、商业逻辑、收入模式方面存在着很大区别。
工商业储能的集成度更强,会采用储能一体柜的形态,而非大储的集装箱。工商业储能的容量相对要小一些,因为更多是满足企业用户光伏自发自用、降低用电成本,基本不参与电网调度,所以对系统控制的要求远低于源网侧储能。
比如电池方面,工商业储能不要求响应速度,更看重成本、循环充放电次数,所以通常为能量型电池,而非功率型的动力电池,后者需要参与调频、紧急备用等电力辅助服务,响应时间的要求更高。能量型电池更为持久,不需要太高的倍率,一般为2C左右,更像是马拉松选手,而功率型电池就如短跑,需要的是爆发力。在电池管理精细度方面,工商业储能电池系统不需要过于复杂、分层分级的管理策略,甚至部分PCS兼具BMS的功能。
再来看PCS(储能变流器),工商业储能PCS的功能要简单得多,更容易与电池系统一体化集成,适用于锂电池、LEP等串并联需求,单向充放电,对分布式光伏逆变器的适配性和耦合性更强。大储的PCS还要具备一次调频、功率快速响应能力,用于电网支撑功能。从个头上看,工商业储能PCS更小巧。
EMS(能量管理系统)也是同样的道理,工商业储能的能量管理系统属于基础版,侧重于局域网的本地能量管理,而大储则需要具备电网调度接口,支持多种通信规约,满足源网荷储等多能互补的能量管理和监控。
从收入来源上看,新能源配储更多依赖于平滑并网,减少弃风弃光,很少参与辅助服务;独立储能电站(含共享储能)的收入方式更为多元,包括容量租赁、电力辅助服务、峰谷差套利、容量补偿等。相比,工商业储能的价值更加多维。
从应用场景、收入模式上看,工商业储能可以单独配置储能,也可以光储一体,甚至与微电网耦合在一起,收入来源上也有很多:
比如峰谷价差套利,在电价谷时充电,峰时或尖峰时向电网放电获利,度电收益达到0.7元/Kwh,降低用电成本;提高光伏发电的自发自用率,在光伏大发时,暂时将电能储存在电池中,光伏发电不足时,电池中的电能释放出来供负荷使用;此外,需量管理也是工商业储能的一项关键调整能力,变压器容量在315千伏安及以上的大工业用电采用两部制电价,即电量电价+容量电价,前者是刚性的,但配备储能的话,容量或需量就能降下来,压缩容量电价成本。
利好刺激 工商业储能爆发
近年来,工商业储能的利好刺激显然要强于大储,主要是分时电价政策的推进,峰谷价差的继续拉大。
2023年上半年,广东、浙江、江苏等在内多地,密集调整工商业分时电价,同时马上入夏,再次面临去年高温限电、损益电价分摊给工商业带来的用电成本飞涨,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储能的装机需求进一步增强。以2023年第一季度为例,分布式光伏安装18.13GW,其中工商业占了半壁江山,江苏、浙江排在前两位。
而且,这一轮分时电价调整,重点是峰值时段和尖峰电价的调整,进一步优化了峰值时段划分,比如,四川上午峰值时段增至2小时,让工商业储能可以做到两充两放,提升了储能投资的经济性;其次是尖峰电价的上涨,如江苏、四川、北京的尖峰电价设置为高峰电价基础上浮20%,进一步拉大了峰谷价差,储能收益相应增加。
此外,工商业的分布式光伏与储能的组合还有“天时地利”之和。在全天时段中,中午太阳能辐射强度高,光伏发电出力大,但这个时段电价较低,越是光伏装机量大的地区,中午电价越低,电力现货市场更如此。这时就需要配置一定容量的储能,午间存储大发的光伏发电量,将电能搬移到下午的高峰或尖峰时段,既消纳了光伏发电,又能赚取更高的差价收益,或者在尖峰段降低用电成本。
未来,随着分时电价政策在各省市的推进,工商业储能进入正向盈利的省份地区越来越多,这必将刺激市场端更多储能项目投建的积极性。
2023年,国内工商业储能有望正式迎来元年,而这一天行业已经翘首期待了许久。
今年以来,两个影响工商业储能经济性的重要因素正在悄然变化。
首先是碳酸锂价格的下跌。这直接影响到了储能电芯的成本,继而影响到了整个储能系统的初始建设成本。
其次是今年国内多个省份的峰谷电价差的继续扩大。
基于此,工商业储能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多位业内人士告诉媒体,“工商业侧储能是真正的商业市场,是用户决定的市场。”“储能真正的决战还在于工商业用户这一侧,得工商业者得天下。”
相比大储,工商业的应用场景更为丰富,可广泛应用在工业厂房、商业楼宇、园区、数据中心、基站、电动汽车充电站、矿区/油田等场景。其中,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越来越高的EV充电站对配置储能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大。
预计,2030年电动汽车公用充电量在社会用电量中的占比将翻24倍,从2022年的0.16%增至4%。2025年,全国充电站配建储能规模将达到23GW,投资规模近千亿元。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243GW,投资规模超过8700亿元。2023-2030年的CAGR达64%。未来,光储充将成为充电站的标配,整个工商业储能的容量将会是数万亿的市场。
原标题:工商业储能元年,有望迎来规模化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