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大桥下,原上海电站辅机厂污水泵房经过改造和功能焕新,以杨浦滨江首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黄浦江杨浦大桥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大桥水站”)的身份重新启用。值得一提的是,新启用的大桥水站,集合了建筑节能、光伏储能等多项低碳技术于一身,是全市首座“零碳水质监测站”,将为杨浦滨江打造零碳建筑提供示范
杨浦滨江大道绿草掩映处,一个红灰砖墙的小房子就是大桥水站所在。据项目设计方介绍,墙体空心砖的红色部分与站体身后的三新纱厂建筑颜色一致,灰色则呼应了杨浦滨江的百年工业遗存建筑肌理。监测站地上一层为机房,启用后,从黄浦江自动泵取的水样将在这里进行化学分析,“监测指标共有30个,每个指标1到4小时即可获得检测结果,而以前需要人工取样到实验室分析,3到4天才能出化验结果”,杨浦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大桥水站的30个监测指标中,9个为水质评价标准,21个为预警指标,当河道出现油污、有机物、化学品污染等情况,水站可以实时监测、即时预警,相关信息会在杨浦区生态环境局平台及市环境监测中心平台显示。
水站还兼具了科普展示功能,在地下一层设立可视可学多元功能展厅。场馆内设有“零碳技术”“海绵城市”“上海百年供水”“水质净化”“水质监测”等环保知识科普展示,同时市民可通过VR技术线上参观东区污水处理厂、杨浦区环境监测站等公众开放场所。
为了实现零碳节能,大桥水站站体周身布满技术细节。建筑设计上,站房南北两边都设有屋顶天窗,直通地下空间,一方面为地下空间引入自然采光,另一方面,通过“热力学烟囱”高达10米的拔风效果,将地下空间的热气拔升,实现通风、降温,水站连廊则采用了环保节能的竹钢结构,地下空间也保留了污水池原有构造,方便冷气循环,这些细节使得建筑能耗降低30%左右。
水站内看不到空调,却依然能感受到凉爽,原来为了实现温控,站房采用了适用于小体量建筑的“毛细管空调”,依照人体仿生学,通过水在排布于墙体、地板下的极细血管内的流动来交换能量,为房间制冷或供暖。作为目前最高效、节能、环保的室内调温方式,相比传统空调,“毛细管”系统可以节能40%到50%。此外,“毛细管”原材料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少,无有害废物、废水产生,所有废料均可百分之百回收利用。
值得关注的是,大桥水站集成使用了国内新能源领域非常领先的技术,如运用太阳能光伏、锂电池储能、氢储能等主动节能降碳技术,配合微网发电系统,实现整体建筑的碳中和目标。站房、连廊顶部铺设约5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板,晴天状态下,可将光能转化为300度电能。由于光能发电和负载常常不匹配,多余能量储存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单元。制氢、储氢、氢燃料电池技术则是大桥水站作为杨浦滨江零碳示范项目的亮点,由国内领先的三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据介绍,氢能占到水站储能的10%,与锂电池共同作为备用能源。
地下展厅内一块实时屏幕展示了大桥水站的能耗收支情况。画面中显示,大桥水站净碳排放为负数,锂电池储能63%。“锂电池在满格状态下,可以连续10个阴天为水站提供电能”,参与水站设计建设的上海伊埃姆西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据赵晓东介绍,大桥水站用电采用并网、离网两种模式,这对未来做零碳建筑项目是一个有益探索,“如果外部没有电网,水站可以自动切换成离网状态,示范意义在于如果遇到用电问题无法解决的孤岛等情况,这套系统完全可以独立运行”。
原标题:太阳能、氢能发电,毛细管控温……污水泵房变身杨浦滨江首个零碳水质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