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氢能产用获政策松绑
日期:2023-07-17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wangyue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氢能产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氢能企业按行业类别归口监督管理,绿氢生产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电解水制氢(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等绿氢生产项目和制氢加氢一体站。

除河北外,广东、山东等多地也出台相关政策。比如,广东发文允许在非化工园区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山东发文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氢、制氢加氢一体站试点项目在非化工园区发展。

由于氢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属于危化品范畴,长期以来,制氢项目须在化工园区内,且必须取得危化品生产许可证。这在一定程度上抬升了氢能的使用成本,限制了氢能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在业内看来,河北等地对制氢环节的政策松绑,将有助于降低氢能成本,推动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多地允许化工园区外制氢

河北省人民政府在对《办法》进行解读时表示,氢同时具有危险化学品特性和能源特性,氢能企业是否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管理,各级各部门理解不一致,制约了氢能项目落地。

《办法》强化氢的能源属性,明确了氢能产品是指作为能源使用的氢产品,氢能企业按行业类别归口监督管理,除化工企业的氢能生产,电解水制氢(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等绿氢生产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绿氢生产项目和制氢加氢一体站,解决了制约氢能发展的政策问题。”河北省人民政府指出。

广东省此前发布的《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也提出,重点支持加氢合建站和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允许在非化工园区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除此之外,山东省、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湖北武汉等地也曾出台过相关文件,探索非化工园区制氢和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

一位不愿具名的氢能行业专家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此前,业内很多专家都呼吁过,氢气能否参照天然气的管理办法,即根据行业类别区别化管理。目前,天然气作为工业原料和作为能源的管理办法是不同的。作为能源使用,在管理或操作上更简易一些。我国天然气已有多年的管理经验,氢气这么管理,我认为是可行的。”

“氢能作为危险品管理,有很多限制,不利于整个产业发展。如果参照燃气管理的模式去管理,就会好很多。”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岩指出,“对于安全方面其实没有什么影响,该怎么管理就怎么管理,即使不作为危化品,管理流程、规则也非常严格。”

打破氢的储运瓶颈

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制氢环节的政策“松绑”,对氢能产业的发展具有突破性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氢的储运瓶颈。

“允许非化工园区制氢这一政策本身的要义,就是希望能够解决氢的来源、安全以及整个存储和运输成本的挑战。”上汽集团原总工程师、阳氢集团董事长程惊雷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它使得制氢可以在靠近应用端进行,一是可以降低储运成本;二是减少氢气在不同存储容器之间的转移,降低安全风险;三是有利于推动制氢项目建设,增加氢的来源。”

张岩也对政策的出台给予肯定:“这样更有利于开展分布式制氢。比如,有一个大的物流基地,就可以在这个基地附近建设制加氢一体站,既节省了运输、储氢各方面成本,又便利了应用端,不用跑很远去加氢。我们目前在北京集中式制氢,制氢后用长管拖车运到各加氢站,最远的到西北地区,1公里的成本大概是10元,如果在消费端现制现用,可以节省很多成本。”

据了解,目前,氢在化工园区集中制备后主要以长管拖车运到应用末端,这种方式的经济运输半径一般在50公里左右,一旦超过50公里,运输成本就会陡增,因此对制氢侧、用氢侧的地理位置限制较大。但若将运氢换成运制氢原料,比如甲醇,经济运输半径可扩展到500公里,若结合铁路运输,经济运输半径能扩展到1000公里以上。

需根据资源禀赋因地制宜


毋庸置疑,政策对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作用巨大。河北对氢能生产“松绑”对其他地区是否具有参照意义?多位受访者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蔡仕荆指出:“不同地区在开展政策环境研究时,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稳妥推进。河北风光资源较好,主要聚焦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消纳和利用提供政策支撑;广东目前主要聚焦分布式制氢加氢一体化站,通过基础设施创新去缓解氢能供应问题。”

“非化工园区末端制氢,是一个大的政策概念。至于具体怎么制氢,有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包括天然气制氢、风光电解水制氢、甲醇重整制氢等。东南沿海地区可以利用好风电资源,短距离传输风电后在末端电解水制氢是合理的。甲醇更适合分布式末端制氢,中西部地区大量风光电解水制氢后和二氧化碳耦合制绿醇,绿醇被运输到运用端,再高效转化为氢。天然气制氢是一个在技术上可行的解决方案,但并不是符合我国资源禀赋的规模化解决方案。每一个解决方案的核心,都要符合社会进步的发展要求,技术能落地、商业能闭环。另外,还需要在国家层面、区域层面有进一步细化的法规。”程惊雷表示。

上述不愿具名的氢能行业专家也指出,是否一定要选择末端制氢,要对比不同解决方案的经济性。“电解水制氢背后,还涉及电价政策问题。在风光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受消纳问题影响,一般会有优惠的电价政策;但若在应用端制氢,能否享受到优惠电价政策则不确定。目前,甲醇制氢较为划算,因为现阶段使用的甲醇大多是从煤化工、石油化工来的,但也面临着‘不绿’的问题,其未来发展路径同样具有不确定性。” 

原标题:氢能产用获政策松绑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能源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