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教授、副主任,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主席陈永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新能源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它需要用储能作为支撑,所以未来‘新能源+储能’是一个必然趋势。贵州有优势、也有必要,站上储能产业的风口,抓住机遇、抢滩市场。”
“贵州新能源产业资源丰富,风能光能产业基础好,磷矿等储能电池原材料资源非常丰富。未来可以在储能电池、储能装备、储能项目应用方面下力气发展。”陈永翀说。
据了解,贵州光照资源主要集中在毕节、六盘水、黔西南等西部地区。截止今年 5 月,全省光伏装机达1499 万千瓦,1至5月发电量 52 亿千瓦时。威宁作为全省风光资源最优区域,其光伏、风电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可达 1100 小时、2100 小时,正加快推进“光伏+储能”产业链形成集群集聚。
“贵州要注重‘绿色储能’。储能是支撑能源可再生大规模发展的关键的技术,但是,如果储能技术自己本身的绿色度不行、可再生度不行,那么凭什么说你储能能够支撑能源的可再生大规模发展?尤其是对贵州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意义重大。”陈永翀建议,“在储能产业的原材料生态化处理,储能产品的长效设计,包括储能产品的运维、修复和回收结构设计等,力争实现‘低碳制造’甚至‘零碳制造’,保证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延续。”
据了解,贵州目前在建储能项目有 4 个、装机 40万千瓦,分别是中核紫云储能项目、中核猫营共享储能电站项目、中国电建兴义市威舍新能源集中式储能项目、中核平塘共享储能项目,各项目装机均为 10 万千瓦;其中安顺紫云的电化学储能项目是省内第一个集中式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营方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共配备建设 60 套 3.348MW 储能单元,拟采取共享租赁的模式为周边光伏电站提供配储服务,该项目今年 3 月开工修建,预计 7 月底前建成并网。2023 年,贵州预计完成 100 万千瓦储能电站项目,力争完成 150 万千瓦。
原标题:陈永翀:贵州有优势、有必要抓住储能“风口”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