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车换新能源了吗?这可能是最近几年和“你吃了吗”一样普遍的茶余饭后话题。
新能源因其环保属性而逐步替代传统燃油。一个冷知识,伦敦的公交车早在几年前就在探索一种新型燃料,由咖啡废弃物中提取的咖啡油和柴油组成。除了天然气、电池等替代传统燃油,汽油从此之后又多了个对手。
事实上在清洁能源领域,伦敦早就吃了很多箩筐螃蟹。
伦敦的新能源发展有哪些基础?
早在2015年,伦敦就成为欧洲最早推广纯电动巴士的城市,由比亚迪生产的全球首台零排放纯电动双层大巴曾在英国伦敦兰开斯特宫亮相。
截止到现在,从市场规模来看,无论是基本配套设施(充电站数量),还是新能源车的配置和销售(公交车汽车数量),伦敦都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
伦敦有800辆主动零碳排放公交车,是欧洲拥有该类车型数量最多的几大城市之一;
2022年数据显示,英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在伦敦注册,在伦敦购买的新车中,新能源汽车几乎占到1/5;
根据伦敦市市政厅预测,到2030年伦敦的新能源汽车总量可能达到140万辆。
这份成绩单背后,离不开基础建设、政府政策的推进,也离不开群众环境意识的提升和私人商业需求的增长。
基础设施
伦敦能引领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
截至目前为止,伦敦拥有超过11650个电动汽车充电站,以超过30%的市场份额领先整个英国,市长办公室还计划,到2023年底前,在伦敦街头再增加100个电动汽车超快速充电点。
伦敦市长Sadiq Khan曾在2021年发布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战略(EVIS)时指出,到2030年伦敦至少要有4到6万个充电桩才能满足该地区不断高涨的需要。
伦敦市政府积极投资建设充电桩网络,电动汽车需求被刺激增长,形成正向循环。这一举措缓解了居民的充电焦虑,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性。
政策支持
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激励措施,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和使用。
如“电动汽车家庭院充电方案(EVHS)” ,就是英国政府为支持私人住宅业主安装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而设立的一项补贴计划。EVHS于 2014 年 9 月推出,到 2021 年 10 月,它已为安装超过 157,000 台设备支付了 7890 万英镑。
据了解,补贴金额最高可达到安装费用的75%,但上限金额会根据不同地区和时间而有所调整。具体的补贴金额,请参考当地政府的规定。
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享受到了这些政策的先行优势。伦敦居民可获得最高500英镑的补贴来安装家庭充电设施。
此外,政府提供了少数族裔购买减免税费和低排放区域福利等激励措施。这一系列计划和政策为居民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降低了购买和安装家庭充电设备的成本,从而推动了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可持续交通的发展。
空气质量和环境意识
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引发了全球关注,政府1956年推行《空气清净法案》,于伦敦部分地区禁止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
2008年,伦敦市政府实施了“低排放区”政策。例如“中心伦敦低排放区”(Central London Low Emission Zone)和“超低排放区”(Ultra Low Emission Zone)这些特定区域,会对高排放车辆实施限制和收费措施。收费金额根据车辆类型、排放水平和进入区域的时间来设定不同的标准。
设置收费机制的目的是鼓励车主使用更环保和低排放的车辆,减少高排放车辆在城市中行驶,改善空气质量,进而推动民众的可持续交通意识。
城市生态系统
在过去的150年里,伦敦拥有世界上最大、最高效的交通网络之一,交通运输系统一直走在科技创新前沿。
2003年,伦敦交通局推出非接触式票务 —— Oyster卡,率先在欧洲推行智能售票系统,通勤者能够通过刷卡快速进出地铁,无需像以往那样排队购买纸质票,为地铁乘客节省了不少时间。2014年伦敦又推出了非接触式卡支付(Contactless Payment),是全球第一个使用这种支付方式的公交系统。
先进的票务系统能大大降低人们出行的时间成本 —— 在伦敦,你需要到达的绝大多数地方,都可以控制在15分钟的公共交通车程内。
2018年,伦敦引入电动双层巴士,成为全球第一个使用这种技术的城市。这些举措不仅减少了尾气排放,更激励了伦敦市民对新能源车辆的认可和接受度,还为英国其他城市树立了榜样。
而伦敦地铁的净零策略也不断更新,助力市长2030年的净零碳目标。2022年,市长萨迪克·汗 (Sadiq Khan) 宣布:伦敦交通局 (TfL) 已启动购电协议招标,旨在从可再生能源购买伦敦交通局所需电力的约 10%。此次招标意味着可再生能源TfL和地铁所用的电力将更多来自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而这一举措支持整个英国的绿色就业。
Uber的净零目标则是致力成为零排放平台。伦敦 Uber 平台上的电动汽车数量比全球任何其他城市都多。在伦敦,电动汽车司机可以免除 ULEZ 付款和拥堵费,这特别有助于激励司机改用电动汽车。目前伦敦的 Uber 有超过 7,000 辆电动汽车,远超全球,到2025年伦敦或许会成为Uber上第一个完全实现电动化的主要城市。
充沛的城市交通线路,保障了当地对于原燃油车更新换代和新购电动车的需求,从而刺激从产业端到消费端的发展。
开放数据
伦敦作为全球数据创新的领先者之一,开辟了运用开放数据来进行城市创新管理的新兴道路。着陆Touchbase曾有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伦敦的开放数据优势。
中央数据平台London Datastore成立至今 13 周年,目前已拥有大约2,000 个开放和非开放的可共享数据集,其统一的API和开放数据平台支持600多个应用程序,17000多名开发者注册了其开放数据。大量机构和企业使用这些工具来了解伦敦的经济、人口和环境,来支持商业发展决策。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海外企业们可以从中获益。
私人商业需求
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枢纽,许多企业和个人对可持续出行方式的需求迫切增长,伦敦的酒店和豪华购物中心已经开始提供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随着人们对环境理念型出行方式的关注增加,个人和企业会更倾向于选择新的能源车辆,以展示自己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全球席卷新能源热潮
伦敦之所以能引领英国新能源市场,基础设施、政府政策、公共交通系统、民众意识、后备人才等方面有绝对优势,而英国其他传统汽车城也可以在这些方面上思考如何精进。
比如基础设施方面,英国许多城市面临的问题是 —— 充电桩的数量和分布不够密集,这也给予新能源车辆的充电便利性带来了挑战。而建设氢站也需要一定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而在消费者意识方面,普通民众对新能源对认知度较低,城市需要开展相关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新能源车辆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后备人才也决定了一个城市新事物的发展。燃油车转型为新能源汽车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的转型,这就意味着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和销售后服务等方面都需要相应的转型和调整。
伦敦市拥有一些世界顶级大学和学术机构,拥有一系列专门的汽车相关产业研究中心和项目。在机构层面,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智能交通专业、伦敦大学学院的MaaS实验室;在企业层面,福特汽车公司开展了智能出行研究计划,助力于智能出行和电动汽车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而这一项目的办公室就位于伦敦东部的斯特拉特福德。
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具体城市的发展如何,不仅要看城市的等级——这决定该地能吸引多少人才、资金和政策扶持,还要看产业是否可以合力聚集在一起,从上下游各个环节共同撑起一个城市的在电动化领域的发展。伦敦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所以持续引领全国各地区。
不过,虽然伦敦是英国新能源市场中最大的城市之一,英国其他汽车城在一些特定领域也有自己的先进性和引领性,在汽车制造、工业合作和技术生态方面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比如曼彻斯特推出了电动公交车项目,计划逐步引入更多的电动公交车辆。爱丁堡则在市中心设立了低排放区域,限制消耗车辆的通行,鼓励使用新能源。政策虽然可能略有不同,但这些城市都在积极推动新能源都发展,并在各自地区取得一定的进展。
伦敦和这几个城市之间会定期进行经验和最佳实践的交流,在新能源政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交通创新方面借鉴彼此的成功经验。各自的研究机构、大学和科技创业公司之间也存在技术合作和研发合作,共同研究新能源技术。这些合作都加强英国各城市之间在新能源领域的联系和互动,共同推动英国的新能源发展。
中英联动,本土汽车的成长机遇
不仅伦敦,在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商业资本、城市生态等方面,而中国的城市也各有千秋。
在城市生态方面,深圳在轨道交通和公交车的覆盖率方面位居榜首,不仅在公交线路线路密度上排名第一,深圳在轨道连接方面也位居全国第一。从新能源物流车保有量来看,深圳在全国乃至全球城市中排名第一,还将在2025年实现新能源物流车力争达到11.3万辆。如今,深圳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并从燃油车时期的非强竞争城市,变为新能源车产销量前三名。
在商业资本方面,我们以上海和特斯拉的合作为例。根据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的协议,上海以9.8亿的价格卖出86万平米土地,来盖 特斯拉的厂房、而上海的金融机构给特斯拉提供利息仅为3.9%的贷款。低土地价、低贷款利率,还有最重要的 —— 齐全完备的产业链,这些便利性既让特斯拉逆转了产能不足的问题,还激活了国内零件供应链企业发展。
在高级人才层面,以蔚来汽车总部所在地合肥为例,自从2021年大众新能源汽车项目签约落户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学院等高校都与产业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建设“大众学院”等项目,为主导产业持续输送人才。截至目前,合肥新能源产业集中地——合肥经开区已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8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家,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500亿元。
在开放数据层面,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深圳从2015年开始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进入信息社会中级阶段的城市,信息社会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到2025年,深圳将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曾提出要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制定面向社会开放城市级交通运输数据的标准规范,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示范应用。
中国电动汽车品牌的崛起,逐渐颠覆欧洲人对中国产品对一些刻板印象。
今年5月,杂志在一文中评论说:
“就在几年前,中国汽车还设计蹩脚、做工粗糙。如今它们在设计和制造工艺上都基本与外国车不相上下,在由软件驱动的数字体验方面更已实现赶超。”
英国汽车在线销售平台Carwow在今年的一项“为什么选择中国品牌”调查中发现,30%的受访者觉得与欧美日韩的汽车品牌相比,中国汽车“性价比更高”,10%的人则相信中国汽车“拥有更好的技术”。
Carwow还专门撰文称蔚来为“正在赶超特斯拉的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而另一家英国汽车专业媒体Autoexpress则着重介绍了即将进入英国的中国品牌高合(HiPhi),对其炫酷的设计赞不绝口,认为它的Z系列将是保时捷纯电超跑Taycan的竞争对手。
在今年4月上海车展上,彭博社宣称 “中国电动汽车将接管世界”。
称未来一年内,将有至少25家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计划进入英国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已进入并明确官宣将进入英国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至少有10个:比亚迪、奇瑞、高合、吉利旗下品牌(LEVC、领克、极氪)、爱驰、上汽名爵、蔚来和长城欧拉。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已进入了英国的公共交通系统。未来,伦敦最具标志性的红色双层巴士和黑色出租车可能都将由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提供。
早在2013年,比亚迪就在伦敦设立了公司,并于2015年同英国巴士制造商ADL展开合作,联手推出针对当地市场情况的电动大巴。
比亚迪已经联合合作伙伴ADL,为英国市场推出了包括单层和双层两类10余款长度的全系列纯电动大巴,累计销量达1500台以上,其中有超950台已投入运营,遍布英国10余座城市,累计行驶里程超过4000万英里。
伦敦黑色出租车则由中国车企吉利控股,即将走进大规模电动化的新时代。据彭博社报道,吉利计划投资1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91.8亿元),用于大幅增加纯电动黑色出租车的产量。
这一切都只是开始。
2022年6月,欧洲议会全会通过决议,2035年将禁止在欧盟境内销售燃油车,欧洲各国也已陆续宣布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
欧洲已经进入燃油车“倒计时”,电动车将成为个人和公共交通的“刚需”。
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因此迎来了“攻占”欧洲市场的最佳时机。
下一个在伦敦飞驰的“比亚迪”和“吉利”是否来自中国,我们拭目以待。
原标题:伦敦巴士用咖啡做燃料,宝藏城市里藏着什么新能源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