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TOPCon 生产设备已基本完成国产化,国内各供应商设备性能、参数等差 异化相对较小,TOPCon 电池先入局者与新玩家在生产设备端并不存在显著的代际 差距,工艺经验成为 TOPCon 电池行业壁垒之一。TOPCon电池已形成工艺壁垒,新玩家难以弯道超车。
由于TOPCon 电池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多达 11 步工序,改变任意工序的设备使用时长、反应物浓度等参数都可能对 TOPCon电池的性能产生不确定影响。虽然生产过程中潜在的优化方案较多,但生产工艺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优化方案对光伏电池的良率、转换效率和非硅成本的影响不定,可以提高电池良率的优化方案并不一定将带来非硅成本的降低,这是泛半导体(电子+光伏)制造领域存在的通用问题。
此类生产工艺问题由于存在较多无法标准化的“隐性知识”,通常难以通过技术研发解决,需要制造厂商整合生产车间、人工进行长时间多次磨合,积累足够的生产经验才可以实现工艺优化。同时,由于此类工艺优化经验需要制造厂商组织生产团队协作完成, 单一人员的跨公司流动通常难以泄露工艺优化经验。因此,一般而言,行业新进入者在生产工艺方面与老玩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且在短时间内无法通过弯道超车弥补工艺经验的差距,此类现象在半导体材料(日本保持工艺领先)和 TOPCon 电池(晶科能源等 LP 路线先发厂商保持工艺领先)生产领域均较为明显。
LP路线头部厂商率先投产,工艺经验领先行业6个月以上。根据我们上述统计, 23年新建TOPCon电池产线预计将于23H2集中落地,由于晶科、钧达均于22Q4前实现满产,LP路线头部厂商TOPCon电池投产节奏较行业平均水平领先6-9个月,因此我们预计上述厂商TOPCon产线工艺经验领先行业平均水平6个月以上,率先投产的TOPCon厂商已形成工艺壁垒优势,后入局者较晶科能源等LP路线头部厂商的工 艺经验差距或将长期存在。
原标题:TOPCon生产工艺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