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正文
 
中国汽车的崛起,欧洲人出力比特斯拉还多?
日期:2023-07-24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wangtia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都说中国汽车产业吃了电动时代的红利,但你们可曾想过,是谁最先提出“电车更环保”这一概念的呢?

答案是曾经“高高在上”的欧洲大姥爷们,彼时依仗着燃油车核心三大件的技术壁垒,欧洲车企长期领导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例如欧5、欧6等排放标准,几乎是3/5年一调整,以“环保”为借口,凭借内燃机技术代差优势,强势收割全球汽车市场。

当然了,他们也不是没玩脱过,就好比如德系三驾马车大众、奔驰、宝马组成的秘密联盟,就曾存在相互串通、携手阻碍清洁排放技术推广的行为,直到后面事发才被外界所熟知。

与此同时,身为“环保警察”的欧洲姥爷们,本以为能将自家的汽车产业优势延续至电动化时代,所以不留余力地向外界宣传“电动车更环保”这件事情,却没承想,以往被他们“手拿把掐”的中国汽车工业,还真把环保的电动车给造出来了。

于是乎,什么“内燃机还有余热”“不是欧洲产的电动车,碳排放超标了”之类的“倒车”论调层出不穷,为的只是帮欧洲车企争取转型时间。所以说,哪有什么“环保”与“不环保”,都是生意罢了。不信的话,下面我们摆数据,讲事实,看看欧洲姥爷们是否比我们中国人更支持环保事业?

中国电动车,欧洲卖不过,也不买起!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超1000万辆,同比涨幅为56%,其中中国市场占到全球总销量的六成,同比劲增95.6%。而欧洲市场去年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不超过250万辆,同比涨幅仅为14.8%,可见不管是市场体量还是增量,欧洲人对于新能源车的支持力度,仅存在于口头上,完全不如中国消费者真金白银的支持来得实在。

而如果某些人非要抬杠:欧洲汽车市场体量太小,所以电车销量不佳。那小编我只有展示新能源渗透率数据了:乘联会数据,2022年,中国车市新能源渗透率达历史新高的27.6%;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2022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渗透率达22.9%。

从几项关键数据来看,中国消费者无疑是比欧洲用户更支持环保事业的,同时根据乘联会预测的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渗透率有望达到36%。而反观欧洲车市,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渗透率反倒是下滑了,仅约20%。

这里讲句公道话,欧洲新能源车卖不好,其实也不能怪欧洲消费者环保意识差,欧洲车企或许才是最大的责任人,因为欧洲人只是不想变成韭菜而已。

最近一则来自德国的消息,引起了中国车迷的注意,或者说“幸灾乐祸”。我们都知道,以往在谈到国内外汽车差价时,我们常常会因国内的天价进口车,而羡慕国外消费者,但现在,局势真正的反转了。

7月初,上汽大众官方宣布推出ID.3限时优惠政策(截至2023年7月31日),新车起售价降至12.59万元,限量7000辆。同时更有经销商放出海报称,ID.3还能再优惠6000元,优惠后仅需11.99万元起。

有意思的是,上汽大众降价的消息,却是引起了德国消费者的不满,因为在德国大众ID.3的起售价为3.99万元欧元起(约合人民币31.48万元),而上汽大众ID.3优惠完售价折合成欧元也才1.52万欧元,这一来一回,别说德国消费者了,换谁心态都得爆炸。

这里举个相同的例子,不知大家是否记得,联想因为同款笔记本产品在美国的售价低于中国,而被大家称作是“美帝良心想”,所以这波,大众集团算是对中国市场投诚了吗?

实际上,以大众、宝马、奔驰为代表的欧洲新能源车,即使在中国采用了“全球最低售价”,也丝毫挽回不了其在中国车市的惨淡销量,其孱弱的产品力同时又还遭中国消费者的百般嫌弃。总之,中国新能源车市有多卷,这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目前除了特斯拉,再无一家外国品牌能够卖过中国车企。

与此同时,中国车企也很想把“先进”的电动汽车卖到欧洲市场,但阻碍在于欧洲高层为了本土车企的利益,为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套上了“枷锁”,例如法国政府就明确说:我们只为欧洲生产的纯电车提供补贴。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电动车,到了欧洲便成了“高贵”的进口车,就算是富裕的欧洲消费者,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钱包。

中国电动车,掌握核心科技!

前段时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000万辆里程碑,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已是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时代转型的急先锋与扛旗者,也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这里也就不难解释,中国电动车为什么欧洲卖不过,也买不起了,因为中国电动车,掌握核心科技。

首先,新能源车的核心三大件与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电机、电池、电控构成的“三电系统”与智能座舱、高阶辅助驾驶等功能、配置上。其中在电机、电控与车机方面,中国车企已不输世界第一梯队(特斯拉),唯一的难点在于某些关键材料,如高算力AI芯片、碳化硅等仍旧被国外头部企业所垄断,面临着卡脖子的风险。

但相比那些海外巨头,国内厂商有以下几大优势,一个是市场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全球领先,产品完全不愁卖;二是政策层面,中国对于新能源汽车以及相关产业的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三是人才优势,以国内目前的人才储备来看,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优秀理科工程师进入相关产业……

换言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虽仍有短板,但通过凝聚各方力量,群策群力,正努力弥补与头部产商的差距。

而在占据新能源车制造成本大头的动力电池领域,这就完全是中国企业的天下了,市场份额方面,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占据了世界车用电池的半壁江山;其次在技术领域,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刷新电池的能量密度,诸如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都是国外大牌车企的求购对象。

智能座舱与智驾,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只要你体验过国产电车与合资品牌电车,应该能明白两者的差距有多大。

最后深入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其相比老牌汽车强国,最大优势在于规模和成本优势,这是目前美、日、德等老牌汽车强国也学不来的。这里有一个相仿的例子,智能手机领域,中国也曾一度是追赶者,但经过追赶如今已占据全球近七成的生产份额。同样的,在特斯拉这条鲶鱼的驱动下,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获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乒乒乓乓
 
原标题:中国汽车的崛起,欧洲人出力比特斯拉还多?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1号车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