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新能源火爆,全产业链最全解读请收好
日期:2023-07-24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linxinru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7月18日,来自投资及业界的几位重磅嘉宾,为大家呈现了新能源产业链最核心的投资逻辑和观点。

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成长风格投资总监姚志鹏指出,能源革命与人工智能的交汇带来了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时代浪潮”。当下,我们正处在智能汽车的“奇点时刻”。顺应时代趋势,投资者应采取积极的长期主义拥抱优秀企业,牢牢把握住新时代的领先资产。

嘉实基金电新行业主分析师宋阳表示,如今,电动化大潮“浩浩荡荡”;未来,智能化将成为新能源车的主要发展动力。谈及如何把握新能源投资的节奏,宋阳认为,短期要看消费属性,长期应看科技属性。宋阳预计,高速成长仍然是未来几年新能源车行业主要的发展方向,2025年后,智能化将会逐步接棒电动化。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总体上看世界车市是以新能源乘用车为代表的车型格局走势。目前来看,新能源市场增量以乘用车为主,高低两端新能源车发展的空间极其巨大。崔东树预计,B级和A00级两大市场都会获得强势增长的态势。

下游产业的持续高景气,自然会催生上游产业的“大繁荣”。谈及新能源上游的发展与投资机遇,嘉实基金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田光远表示,锂方面,在上游资源供给确定的背景下,下游需求超预期爆发将提升板块长期景气度;稀土方面,双碳背景下板块存在这价、量、估值三升的历史性机遇。

以下为嘉宾主要演讲内容:

01

姚志鹏:


新时代领先资产崛起,

迎接智能汽车的时代浪潮


Q1:为什么说我们正处在智能汽车的“奇点时刻”?

姚志鹏:仅成立七八年,我们很多新的品牌便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产品力等征服了消费者,在30万以上价格端形成了优势,对豪华燃油车品牌销量构成了冲击。

此外,如果将目光头投向十万元以内价格区间,中国还会有一些更加爆款的车型。

所以我们说当下我们正处在一个智能汽车奇点时刻,你正在一个裂变的奇点。两大重要的底层技术的交汇促成了智能汽车的发展,其中一个是能源革命,另一个便是人工智能。

“Yesterday once more”,最近一些新势力的新车型发布的场景,遭遇疯抢的场景与十年前智能手机刚发布的状态是何其相似。

历史总是押着同样的韵脚,当下智能汽车的时代机遇堪比十年前的智能手机浪潮。

Q2:怎么看待行业空间?

姚志鹏:很多投资者对新能源车的销量等问题仍有担忧,但我们并不担心。我们认为,新能源车仍在S型渗透阶段,2025年渗透率有望超过70%。

新兴产业都沿着典型S型曲线完成渗透,互联网、智能手机、TWS耳机等无一例外。在经过缓慢爬坡期后,新兴产业开始进入加速点。加速点的尾声是在70%左右,最后剩20%、30%的市场进行慢慢渗透。

目前,新能源车正处于从一个20%左右渗透率,朝着一个向70%以上渗透率的爬坡过程。所以即便我们不考虑未来总量的增加,行业空间都非常大。如果考虑到智能化等因素带动总量增加,那么行业空间绝对在十倍以上,甚至有可能冲击更高倍数。

Q3:投资者应如何抓住这一“时代机遇”?

姚志鹏:最重要一点是,要长期主义,要做积极的长期主义,就是在里面你要找到那些中长期能够创造最大价值的,能够跨越周期,创造利润最大增量的那些企业。

复盘美国过去50年历史,信息技术、工业、消费、医疗等领域,都是市值构成和市值增量的主要土壤。而能源、原材料等代表上游的领域,从50年维度,市值扩张幅度显著低于中下游,也显著跑输整体市场。

这是因为本质上来讲,资源的价格来源于供需错配、来源于边际变化,而不来源于长期内涵价值增长。因此,在偏中下游环节中去找到那些公司中最优秀的公司,其实是我们在中长期的一个最重要机会。

考虑到智能汽车是完美的软件变现平台,参考智能手机发展历程,未来智能汽车时代也会有类似的“二次进阶”产生。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产业趋势的力量最终将战胜一切担忧,成为股价运行的主导力量。这一进程中,只有深深去扎根于这个行业,把这个行业研究清楚了,才可能渡过这种平台的波折期和分歧期。

那么天花板在哪?随着品牌上移,软件变现的逐步推进,未来我国有望出现不止一家5万亿以上市值的整车企业。其中,可能会有企业纯靠卖车的硬件利润突破一千亿以上,软件的利润其实更是难以想象。

我们希望,能做这个时代伟大公司背后的身影,能与大家一起见证智能汽车时代浪潮是如何演绎、怎么样徐徐打开、徐徐发展的。

02

田光远:

新能源上游产业存在“历史性机遇”


Q1:我们知道,目前能源金属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锂,第二是钴镍,第三是稀土。由于整个钴镍的产量相对较少,同时整体的资源垄断性较强,所以今天请田总展开讲解锂与稀土永磁板块。请问田总如何看待锂资源投资价值?

田光远:现阶段,锂可以说是新能源车产业链上的“第一资源”。在上游资源供给确定的情况下,下游需求超预期爆发将提升板块长期景气度。

为何说锂是新能源产业链上的“第一资源”?两个角度来看:

成本角度:以某型号电池为例,根据最新价格测算,现阶段正极的成本占比超过70%,而该型号正极中,60%的成本在锂上,可以简要预估,锂占电池成本高达40%!

技术路线角度:诸多主流电池落到底层都是磷酸铁锂材料或三元材料,钠离子电池技术暂时能量密度不足以支撑动力电池的续航需求,其他电池技术大都不够成熟或不满足动力电池安全性、稳定性、高能量密度的需求。

接下来分析锂的投资价值:

供给端:在锂价持续高企的背景下,供给可以说几乎已经“物尽其用”。在这种资源供给确定,没有更多变动,甚至可能会出现意外减少的背景之下,需求成今年价格主推力。

成本端:锂矿价格上涨,提高价格支撑力。今年,整个锂矿资源开始出现大幅上涨,无论海内外锂矿还是国内云母的成本都比较高。同时,作为生产锂资源的上游原材料之一,近况的价格也在涨。产锂的总体成本增加,锂有动力维持高价。

需求端:电动化不可抵挡的趋势,需求带动行业长景气度。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速或达40%、50%,甚至更高;资源供给量大概能够极限达到每年30%的供应增速。

利润端:行业利润已显,成长高确定性。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上有很多板块,只有整个锂板块的利润是已经出现了释放,而且已经大幅释放。同时,整个锂板块利润增速非常显著。今年上半年,很多锂企业都是有十倍甚至更高的利润增幅。

总结一下,供需端来讲,未来几年可能整个下游需求都会是超过预期的爆发,而在上游资源供给确定的背景之下,下游需求超过预期爆发,自然而然就会带来整个锂板块长期的景气度的提升。利润端来看,行业利润已显,成长具有高确定性。

Q2:如何看待稀土板块?

田光远: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稀土王国”,在双碳背景下,稀土永磁材料拥有重大应用前景,全板块价、量、估值三升的历史性机遇。

首先,为什么说中国是稀土王国?无论从储量、产量还是冶炼分离量上看,我国均为世界第一。特别的,冶炼分离方面,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稀土都由中国进行冶炼加工,技术优势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稀土供给采取的是配额制。单单看这么一个供给,我们就可以看到,稀土是非常具有价格的持续的保值性以及投资价值的。

需求端上看,新能源车增长、新能源发电趋势、绿色用能、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或给稀土永磁带来更大的爆发性的需求。

投资价值方面,稀土板块面临价、量、估值三升的历史性机遇:

价方面:1)按目前的供需格局,镨钕价格将长期维持在80W以上的高位,今年均价超90w;2)中游企业价格传导力不断增强,月度、季度调价;3)海外供给难以在近几年增长,又受控于国内的冶炼技术,无法大规模增长,国内供给受控,供给增速滞后于需求增速。

量方面:1)稀土永磁是稀土最重要的下游应用,双碳时代下需求爆发;2)区别于过去稀土周期,本轮供给稳定,需求形成“一条主线、多点开花”;3)磁材需求未来今年将维持20%以上的增速;4)未来稀土需求增速40%来自于新能源车,新能源汽车领域是未来十年带动钕铁硼行业发展的最主要牵引动力之一。

估值方面:1)上游企业利润高成长期,且资源集中度提升,带来长期估值中枢提升;2)中游企业技术迭代形成高壁垒强护城河,扩产积极带来预期提升3)高利润率需求旺盛,行业景气度处于提升初期,成长确定性强。

Q3:新能源上游的机会还能够持续多久?

先看整个产业,当前中下游企业竞争激烈,而上游企业最具议价权。

再看利润方面,如前所述,利润不仅是开始释放,而且会逐渐更大的释放。

接着看反弹,4月底到现在这一轮整个新能源板块都是非常显著的反弹,但是目前整个反弹可能还是处于一个初期、情绪修复的阶段。未来,利润的实现+估值的修复会成为下一轮的启动点。

最后看未来,今年锂、稀土价格高位概率较大,行业景气度持续;国内市场走强,成交活跃,流动性带来价值溢价;稳增长推动下,上游资产迎来持续性机会。

03

宋阳:

电动化浩荡而来,智能化星辰大海


Q1:电动化是否已经接近了天花板?

宋阳:不仅没有接近天花板,而且远远没有达到它的天花板。目前,我们还只是处于成长期的早期。未来,智能化也将接棒电动化,成为新能源车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导入期”结束后,电动车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渗透率的快速增长,第二阶段为结构性优化,第三阶段为智能化趋势。

第一阶段基本完成了对于广大消费者认知上的普及。2020年12月、2021年9月,渗透率分别达到了10%和20%,到了今年3月份,渗透率一度接近了30%,行业发展突飞猛进。

由于消费者对不同车型存在不同需求,渗透率在各个车型普遍增长之后,结构性优化阶段到来。这一阶段,车型将更加丰富。同时,传统燃油车逐步转向混动车,随后进一步向纯电转换的过程,将促使单车带电量持续提升。

然后就第三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当电动化普及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智能化必不可或缺。

随着芯片、电子架构等技术进步,智能驾驶等智能化进程将是车企提供差异化体验、提升用户满意度最重要的方式。随之,汽车产业价值链也将从一次性整车销售转向持续的软件及服务销售。

未来软件定义汽车之后,由于软件服务边际成本低、增长空间大。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软件和汽车电子价值之和有望超过硬件,继而成为整车价值的核心。这一进程中,存在着大量投资机会与发展机遇。

Q2:造车新势力是否能维持高速增长?

宋阳:可以。

推动新势力高速发展有三个必要条件:

市场需求把控能力:当前及未来最核心的能力。对于整车厂,比拼的是对用户的重新规整和定义、产品能够引起特定消费者共情的能力。

智能化能力:关乎驾乘体验,后期差异化显著,将是3-5 年后最重要的能力。

单车盈利能力:造车新势力发展初期主要依靠外部输血,现金流紧张,抗风险能力较差。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依靠单车利润实现自造血式发展的重要性提升。

当前来看,新势力凭借智能化战略与差异化服务引领行业智能电动化趋势。在自动驾驶领域,对于已经拥有较为庞大的L2-L3级别并且可以收集真实行驶数据车辆的新势力来说,先发优势尤其明显。

此外,新势力重新定义了整个销售体系,未来这也是新势力发展的一个重要优势。相对于传统车企,新势力的一大优势便是更加透明的销售渠道。其销售渠道主要以自营渠道为主,部分辅以经销商拓展,价格机制相对传统车更加透明化,具备优化库存、改善成本结构等特点。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造车新势力在未来发展的路还很长,自身具备了相当强的竞争优势,所以我们认为新势力在未来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他们的销量也将层层迈入新高。

Q3:我们如何去把握新能源车行业的投资节奏?

宋阳:短期看消费属性,长期看科技属性。

短期来讲,电动化仍然是新能源车发展的最核心的因素,因为我们的渗透率仍然不够高,我们目前只有20%到30%的渗透率,这仍然没有实现一个很好的替代。

从总量对比的角度,我们认为国内乘用车行业需求韧性强,仍具稳定增长空间。

横向对比:2020年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199辆,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均超500辆,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千人保有量 350 辆。横向对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假设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巴西水平,则仍有近乎翻倍的空间。

纵向对比:2005 年,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仅33辆,到 2020年提升至199辆,CAGR15=12.7%。从历史惯性看,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且可以长期持续。

长期来看,电动化和智能化将同时赋予车的科技属性,只有电动化的渗透率达到了一定阶段,智能化的网络效应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04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

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Q1:新能源车发展形势如何?

总体来看,世界新能源车以狭义乘用车为主。在这个格局走势之下,中国的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了强势的良好的表现,同时货车客车发展态势强劲。

目前,中国汽车在世界汽车市场占32%的份额,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占到59%的份额,相比于欧洲30%左右的份额,中国车市份额是欧洲的近两倍水平,日韩的新能源车在不含普通混合动力情况下,也只有3%的份额。

强增长态势之下,中国新能源车是已进入高增长尾声还是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先看渗透率,在中国的渗透率目前是在18%左右的比例上,同比增长约5%,但较德国等欧洲国家仍低几个百分点。虽然总量领先,但我国发展空间仍极其巨大。

并且,虽然车市在今年都处在一定的压力之中,中国新能源车仍呈现一个相对较为强势增长的态势,国内零售1到5月份达到170万台规模,同比增长118%。今年我们预计乘用车在550万的规模,商用车在25万的规模,且未来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

另外一个亮点是强势的出口表现。2020年中国汽车出口106万,2021年达到213万,正好翻了一番。2022年1-4月,出口增速达44%,依旧保持良好走势,所以中国具有极强的以乘用车为代表出口的特征。此外,而我们的货车和客车,总体表现也是较强发展的态势。

Q2:如何看待新能源车增量市场?

当下,我国车市面临疫情、人口剧烈变化等压力。目前来看,高低两端新能源车发展的空间是极其巨大的,对车市的拉动也是极其有意义的。

这一基础上,看一下整体政策推动下,新能源车市场的增量空间进行分析。

首先,整个世界目前都面临资源的严峻压力。不过,由于中国产业链优势,我国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出口仍然表现良好。在去年近30万的规模上,今年1-4月份已经出口13万,而且未来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今年,我们新能源车的出口量应该能够达到百万以上的规模,增长的空间极其巨大。

商用车方面,微客的新能源化发展是比较快的,像特大城市纯电动的微客占据了整个微客市场的65%的比例。形成对比的是,轻卡、重卡的渗透率还只有5%左右,整个商用车的电动化有巨大的提升的空间。

不过,由于商用车等总体市场在疫情等打击下较为疲软,我们认为主要的增长还是乘用车。在这个走势之下,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是我们新能源发展的核心的关键。

目前来看,还是呈现高低两端强势增长的态势,尤其A00级占比在30%的比例,而B级在26%左右的比例上,总体来看,两者都是相对较强的。

目前来看,我们的A00级和A0级两者在300公里以上的产品都获得良好表现,尤其A0级在400公里以上的产品获得了市场充分的认可,表现相对较强。而A级车目前也是在40公里区间,所以续航里程不够长,价格又不够低,所以A级车市场在智能化和低成本以及续航里程提升各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们B级电动车目前主要续航在500到600公里区间,占比达到50%的比例,表现相对较强。

总体来看,我们的车市呈现一个未来从B级向A级的持续的下探,整个产品档次各方面会获得明显提升的良好状态。

Q3:如何看待新能源车企未来竞争趋势?

如今,汽车市场已进入第三消费时代,汽车产品需求由“从无到有”、“追求品质”逐步向“个性化、多元化”转变,消费者在关注产品品质内涵的同时,更注重自我个性的彰显及态度的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我国女性司机已达1.6亿规模,占总体4.8亿规模约35%,且女性购买力相对更强。

在巨大发展潜力之下,我们认为将涌现出更多优秀的自主新能源车企业。前期,自主新势力的表现已经很优秀。近期,自主的传统车企也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自主品牌的表现都非常强势。而纯电动的车型我们也看到有很多亮点车型、爆款车型的快速推出。

插电混动中,目前呈现更加纷繁的百花齐放的特征,也是我们新能源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推动。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我们认为整个新能源车出口到欧洲、东南亚的发展潜力极其巨大,所以B级和A00级两大市场都会获得强势增长的态势。在这个增长之下,我们目前预计整个中国的车市目前呈现一个强势增长态势,尤其是在国家购置税减半以及各地推出了大量促消费的刺激政策的基础上,今年新能源车跟传统燃油车将形成一个超强的百花齐放、全面增长的良好局面。

原标题:新能源火爆,全产业链最全解读请收好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澎湃新闻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