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锂电材料价格一改挺价局面,包括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在内的锂电关键材料价格全线下跌。
其中,电池级碳酸锂市面报价跌破30万元/吨左右,以实物交割上市的碳酸锂期货合约价格失守20万元/吨。此外,六氟磷酸锂价格回落15万元/吨以下,动力型磷酸铁锂材料朝9万元/吨跌落。
此前,由于产业链上下游博弈,碳酸锂价格引发剧烈震荡,并牵动下游材料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今年4月下旬,上游锂矿厂商惜售挺价,加之湖南裕能、德方纳米、天赐材料等主流材料大厂排产回升、订单拉动,电池级碳酸锂市面报价一路涨至近32万元/吨。
但是整体来看,行业产能过剩状况并未改变,在新旧动能转换下,上下游供需矛盾也加速转化。另一方面,上游锂盐价格的长期下跌已成市场共识。在市场采购上,电池厂商推进降本增效,采购意愿更为谨慎、保守。
锂电产业已进入新一轮周期,上游材料挺价不具有可持续性,锂电材料价格的全线下跌正契合的新的市场形势。
近年来储能市场的爆发,在锂电产业链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头部电池厂商接连构建起了“动力电池+储能”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
从整个产业链变化周期来看,锂电产业短暂性的步入增速放缓的新阶段,特别是行业前期大规模扩产透支行业增长的情况下,市场供求状况需要一定时间修复。
在此期间,以储能为代表的新业务模式,将更好的平抑产业周期的波动。对于锂电企业而言,坚守本业的同时开拓新业能更好的穿越产业阵痛期。
“挺价”效应渐失
锂电材料价格“挺价”支撑点逐渐失去。
从锂电材料价格变化来看,4月底至5月中旬,锂电材料价格集体企稳并快速回升;进入5月下旬,锂电材料价格维持在较为平衡的水平。
这一时期主要与中游材料、电池厂商快速补库存所致,以龙蟠科技为例,其4-6月份磷酸铁锂出货量分别达6911.15吨、12073.66吨、12372.75吨,环比增长71.53%、74.7%、2.48%。德方纳米也表示,其4-6月份的产能利用情况从低位爬升至满产满销。
锂盐厂商则从一季度碳酸锂减产中,快速恢复供应,以盐湖股份为例,根据其披露的数据,其一季度碳酸锂产量为6300吨,销量1400吨,二季度碳酸锂产量7800吨,销量13600吨。而在6月份,盐湖股份进一步表示,其碳酸锂的日产量已经达到100吨以上。
锂电材料价格再度下跌的背后,正是上游供给增加的速度已经快速追赶下游需求恢复的速度。
另一方面,经历市场周期动荡之后,锂电中下游厂商采购策略渐趋保守,相比于过去提前备货以及大规模扩产,更多厂商转向于按市场节奏按销定产,并维持高周转的库存策略。
有锂盐相关厂商表示,近期来看,市场对于碳酸锂的采购热情放缓,而一旦碳酸锂价格下跌,很容易滋生市场观望、抄底情绪,会进一步助推材料价格下跌。
碳酸锂期货价格重挫
近日,广州期货交易所(简称广期所)碳酸锂期货的首次上市,也成为平抑锂盐等原材料价格的重要手段。
相比于此前无锡电子盘,广期所具备实物交割要求,且参与者更多是产业链相关的大公司以及大机构,其价格走势也更能保证碳酸锂现货与期货的价格走势相一致。
广期所碳酸锂期货价格走势成为了窥探锂价真实市场供求与价格的风向标。
不过,自首日上市,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也全线下跌,其中主力合约LC2401跌4.21%,其余多只合约已跌破20万元/吨。
碳酸锂期货价格的下跌,已经逼近碳酸锂成本价格的第一道防守线——锂云母。
从碳酸锂期货的市场主体来看,志存锂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九岭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宜春银锂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盛新锂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成为广期所中碳酸锂期货的首批指定交割厂库。
参与碳酸锂期货交割库的厂商主要为锂云母厂商,其中4家厂库地址坐落于江西省宜春市。
相比之下,国内主要的碳酸锂供应龙头,盐湖股份、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均不在此列。
业内人士表示,从成本端来看,国内龙头锂盐厂商主要是盐湖提锂和锂矿石提锂,在成本结构上与锂云母差异巨大,尽管当前碳酸锂价格进一步下探,但对于盐湖提锂和锂矿提锂厂商而言只是利润多寡的问题,并不影响盈亏,相关厂商的参与热情有限。
产业进入新周期
从整个产业链周期性变化来看,锂电产业已经在景气周期和过剩周期间经历多个轮回。
在景气周期往往带来锂电产业的高速增长,并引发行业扩产潮。随着行业产能快速扩张,诱发市场供需错配,也使得行业进入过剩周期,行业增速有所下滑。
从过去产业链变化来看,高工锂电产业研究院(GGII)认为,2020-2022年是行业的景气周期,2023-2025年则是新一轮过剩周期,两者的行业景气度CARG分别是78%和40%。
今年一季度以来的上游锂电材料价格大幅下跌、中游产业进入去库存阶段,下游需求市场放缓已经宣告锂电产业进入了新的过剩周期。
2023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8.4万辆和80.6万辆,同比增长32.8%和35.2%。电动化浪潮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逐渐提高,但行业的同比增速相对于2022年有所下滑。
多家锂电材料披露半年报数据显示,受到一季度行业去库存的影响,企业营收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从全年情况来看,GGII表示,4-6月份以来,行业产能利用率住逐步爬升,但是2023年下半年的行业产能过剩的整体状况并未改变。
另一方面来看,在新的行业周期,锂电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有库存问题,还有更激烈的订单抢夺和价格战。在行业整体心态转变下,产业面临的优胜劣汰会更明显。
以负极材料为例,有龙头厂商对高工锂电表示,头部负极材料厂商的淘汰赛已经打响,以价换量,让对手出局的竞争策略短期内难以改变。
穿越阵痛期
穿越产业周期阵痛成为锂电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据了解,行业经历阵痛带来市场分化。今年5月份锂电排产回升以来,行业整体呈现复苏状态,但是龙头材料和电池厂商不论是去库存速度还是排产恢复速度都更快。而部分中腰部企业在面临市场需求冲击下排产恢复不佳,大客户订单占比下滑,并进入持续的降本增效。
储能市场则成为锂电厂商突破的重点方向。
目前已经超30家主流动力电池企业“杀入”储能市场,其中龙头市场的储能业务营收占比不断提升,并成为新的增长极。
GGII数据显示,2022年-2030年,储能市场预计增长8倍,快于动力电池的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储能电池占据储能价值链的60-70%,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来看,储能电池更注重成本与循环寿命,但生产工艺与动力电池相似,行业发展的趋势是电池产品的平台化,产线的共线化。
在动力电池所驱动的锂电产业波动之中,储能赛道的崛起也将发挥重要的调节功能,帮助企业更好穿越产业阵痛期。
原标题:碳酸锂期货失守20万元/吨大关 储能成为锂电厂商突围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