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半年,光伏局面诡谲。一面是产能过剩,出现了全产业链价格暴跌的情况;一面是融资扩产消息紧凑,产能竞赛热度不减。
回看四年前,单晶硅的爆红让隆基崛起,新旧产能交替迸发的巨大能量,让每一位从业者都看向未来。
而现在,TOPCon+超级增量市场就是未来。
出奇相似
回望隆基发家史,眼下一幕竟有几分熟悉。当时,单晶硅市场接受度不高,我国单晶硅片占硅片市场份额从2014年不足5%,到2015年提升为15%,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市场表现始终不佳。
隆基在一片质疑声中,贯彻单晶硅选择,坚持扩产。终于,到2019年单晶硅大幅逆转,上升至65%,成为市场主流。而此时,隆基是最具产能、技术优势的企业,由此一跃成光伏巨头。
2019年是单晶硅,2023年则是TOPCon。
行业技术面临变革,N 型技术和大尺寸工艺渐成行业共识。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各央企采购光伏组件中TOPCon占比逐渐上升,部分企业已近50%,市场占比正在剧变。
这场技术路线之争,TOPCon似乎胜券在握,如同当年的单晶硅。然而提前布局产能的却不再是少数。从2022年开始,业内企业集体积极扩产,甚至圈外也闻风而动,孤注一掷的淘金者三五互联,甚至美的、茅台几大其他领域大佬也想分一杯羹。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可能性不高。
与此同时,一条暗线在涌动,爱康科技、金刚光伏、爱旭选择了HJT或ABC技术,弯道超车的可能依然存在。
为了整军备战,A股光伏企业选择了继续融资,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超过四十相关家企业通过定增等渠道融资超1600亿元。
光伏赛道持续升温
疯狂扩产,究竟是谁给了企业勇气?
究其原因,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发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共识,政策导向发力明显,超级增量市场正在路上。
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盟理事会签署协议,明确约定到203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目标占比为42.5%。美国政府宣布重返《巴黎协议》,并承诺“到 2035 年,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实现无碳发电;到 2050 年,让美国实现碳中和”。
新兴市场国家印度也发布了“国家电力计划”草案, 预计到 2026-2027 年新增各种能源设施的装机容量为 228.54GW,其中新增光伏装机 容量 132.08GW。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进一步宣布到 2030 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未来市场前景已经明朗,产能和市场份额是论英雄的唯一指标。企业立足自身优缺点,开始了漫漫募资扩产之路。
从募资节奏来看,几大龙头步幅明显大于二三线企业,其中隆基、TCL中环、晶澳、晶科、天合光能在上半年再次聚拢百亿资金,继续扩产。
而隆基又数其中之最,公开信息显示,隆基此次预计筹措199亿元,将全部用于扩产,涵盖硅棒、硅片、组件、电池多个环节。而扩产地除了国内鄂尔多斯,还包括了马来西亚、越南两大离岸地区。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今年1-5月累计出口88GW光伏组件,同比增加约39%,其中5月出口组件约19GW,相较四月的18GW小幅增长约5%,相较去年5月增加32%。
海外市场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实际上,天合、晶澳、晶科、正泰、阿特斯等均已在海外布局产能,但今年上半年,隆基是唯一加码海外产能的企业。
天合光能作为老牌组件龙头,预计募资109亿,其中超60亿将用来扩产电池环节,仅10亿用于光伏组件,32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晶澳科技募资89亿,分配较为均衡,拉晶切片项目投入27亿,电池及组件23亿,电池片15亿,另有24亿补充流动资金。而金刚光伏募资20亿,其中6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从扩产环节上来说,电池组件是上半年热点环节。据公开数据统计,今年前五个月,55家光伏上市公司的合计 1672 亿元融资计划中,有340.5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项目占比最高,为22.61%);融资用途中“电池组件扩产”占比21.92%,仅次于补充流动资金。
原标题:光伏“期中考”融资扩产篇:群雄逐鹿、瓜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