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震荡的光伏:如何看待本轮出清风暴
日期:2023-07-26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huamengqi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回顾2023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与光伏板块行情的对比,可谓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光伏行业装机量猛增,国内装机量翻番,行业内上市公司大多量利齐升,但股价经历了血雨腥风的下跌,令人不解。

都说股价是基本面的先行指标,那么,是否意味着光伏行业发展的天花板已经到来了?而弄清楚这样的基本面,才是我们是否要坚守或加大投资或进入投资的理性参考。

01 天花板已至?

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装机量达到惊人的78.42GW,如果按照这一速度计算,年内装机量将突破160GW以上,超出年初一致预期。那么160GW是个什么概念呢?

1、相当于去年全球光伏装机总量的67%;

2、相当于中国2022年电力装机总量(2560GW)的6.25%,相当于2022年全部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86%。

以上数字代表了什么?中国近几年电力需求增长每年平均也就在3%-6%左右。那么装机量增长相当于透支了全部的电力需求增量,从装机增量口径来看,占比86%,也就意味着新增渗透率几乎没有增长空间了。

所以,二级市场投资者开始担忧未来光伏装机增量的市场空间,并且担心过剩的行业产能带来的雪崩。

但事实确实是如此吗?我认为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基于上述论调的投资者忽视了,火电、水电、风电与太阳能发电之间装机容量与实际发电的区别。我们通过以下表格来做分析。以下各种能源单位装机量与发电量系数之间的差异:

v2_bb965eeceb6e4a2593eb63cb048acf2e@000000_oswg47591oswg1080oswg276_img_000

所以,基于此,160GW的光伏新增装机量也只相当于火电的30-40GW,仅相当于电力增量的约2%。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光伏发电单位所产生的年发电量大致为火电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水电略逊于火电,风电高于光伏约2倍。

这样来看的,数值还如此吓人吗?

如果考虑到占比新增需求的绝对大头以及替代传统能源的角度,目前这一数值仍然有较大的空间。

300GW以上?不为过。

所以通过以上数据来源,我们可以简单的得到一些初步的结论,事实上单靠新增量,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了。

那么事实仅仅如此吗?

02 传统能源的需求增长模型将被击穿

展望中国内外,近若干年,随着工业革命发展到顶部阶段,电力需求相对平稳,大致维持在2%-6%的增长区间。能源消费增长的天花板似乎已经到来。而如果能源需求量大幅增加,则可能意味着能源价格的飙升,如2007年,则反之抑制能源消费。传统能源所创造的物质天花板确实上限可期。

但我们知道,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不仅仅是从环保的角度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实际上,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突破了传统能源为我们构造的“物质天花板”。

如果没有新能源,人类如果想扩大能源消费,最终会导致能源价格的飙升甚至通货膨胀。但平价的光伏解决了这一问题。

光伏能源理论上来说是用无止境的。首先它的量可以做到绝对绝对的大。另外量大之后反而会廉价,而不会导致能源价格的飙升。这一点非常重要。

廉价能源与突破能源消费的物质天花板,是人类展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基础,如果没有廉价而宽广的能源,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更大维度上将会变得难以施展,之后的新一轮电气化浪潮也无从谈起。

某知名机构通过模型测算,认为到2030年AI将消耗全球电力供应的30%-50%。多么惊人的数据。

确实如此吗?

无独有偶。咨询机构通过建模测算,到2028年数据中心功耗将达到4250MW,比2023年增加212倍。

调查显示,仅 2017 年美国的数据中心就消耗了超过 900 亿千瓦时的电量,需要 34 家大型燃煤电厂发电,才能满足美国这些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在全球范围内,数据中心的功耗总计约 416 太瓦,约占地球发电总量的 3%。通过对比发现,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比英国这个拥有 6500 万人口的工业化国家的能耗高 40%。

另一本关于人工智能的著作也阐述了:在摩尔定律已走向失效的情况下,AI模型所需算力被预测为每100天翻一倍,也就是说5年后AI所需算力超100万倍。我们知道算力大幅提高对于电力需求意味着什么。

事实如此简单不过。

是的,如果按照未来以AI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耗电占全球总量的50%,那么意味着全球在2030年电力需求总量至少得翻番以上?将中国电力发电装机量完全以火电为标准折算为2000GW火电,如果实现翻番,则意味着8000GW以上的光伏需求,对应每年超1000GW。

如此可怕。

我们相信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某种形式节约能源,但趋势也无法逆转。

每一轮工业革命的诞生,都代表了全球物质天花板上限的打开,也标志着能源天花板同样要打开。

所以,能源需求的结构与增量,不仅仅只是通过过往需求增长的模型。

我们还似乎还没有考虑到AI技术大发展,对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大幅提高所做的贡献,继而继续对光伏能源需求形成刺激。此外光伏制氢在2030年前后对于光伏装机增量也是百GW级。

未来已来,从未如此美好!我们愿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与光储、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交汇在一起,带给人类新一轮工业革命。

所以,目前全球高歌猛进的光伏需求装机增量并不值得一提。我们还需要放之更长远。

此外,我们仍要关注到,人工智能对于全球电力需求的刺激,可能导致美国装机量增长尤为强劲。众所周知,光伏在美国市场的盈利能力远高于其他地区,但同时贸易摩擦是否也意味着盈利增长仍一定程度受限。

03 产能过剩与盈利隐忧?

接过前面的话题,我们来阐述对于未来行业产能过剩与竞争导致的盈利隐忧的话题。

说实话,这个话题其实挺大,另外从行业盈利周期波动的角度来看,亦是十分复杂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我只能从更长的维度去分析这个结果。

首先,我们无论是从隆基的李振国还是天合的高纪凡都在此前给出了1000GW以上全球新增装机量的中期判断。但我认为,他们仍然是基于传统能源增长框架所做的预判,并没有结合未来人工智能奇点爆发所带来的经济数字化、智能化与新一轮电气化的方向。所以其假设或许仍然保守。所谓产能过剩,在需求增长面前或许也远没有那么可怕。

前阵子,通过一些研究报告的统计来看,硅料等环节其实很多规划产能并没有如期开工,不乏也表现为其他环节。

李振国所说阶段性产能过剩其实强调的只要是制造业环节,都会产生产能过剩,这是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的现象,并不是表明其对于产能过剩的过分担心。其次,其认为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将会淘汰。

事实本就如此,在近几年高歌猛进大发展之下,未来光伏行业这个技术、资本及渠道壁垒强化的行业,尤其是一体化加速的背景下,马太效应仍将明显。一半以上的企业淘汰出局也已十分客气。

从过往来看,皆是如此,无需过度解读。

v2_c76043c330ad424aadb03000802086be@000000_oswg105921oswg751oswg445_img_000

根据WIND统计,行业龙头隆基绿能2022年年报销售净利率低于30只制造业公司0.68%,毛利率低25%,尚不及制造业龙头平均水平——而其无论是在毛利率还是净利率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目前一体化单W盈利较高,但考虑多是多环节加总后的结果,加之毛利率仍处于制造业偏下水平,我认为整体盈利在较长维度可以维持,出清之后,必将波动向上。

所以产能过剩冲击及盈利隐忧皆是短期假设并不构成对长期成长性的创伤,反而会在波动上寻找向上拟合的态势。

所以,接下来,如果所谓的产能过剩冲击盈利,及竞争加剧带来龙头企业市场份额略有下滑,可能视为逆境反转的起点。当然我强调的是一体化企业、光储龙头、设备龙头等,其他环节,我们应该审慎判断。

04 展望未来

去年某时,我曾经说过2023年对于全球光伏装机展望的增长是50%,当时颇受质疑,但实际上甚至超过这一数值。

对于接下来毫无疑问的是,普遍预期明年装机增速会下滑到比较低的数值,其实我并不理解这一原因所在。相反,展望常规的数据推演,至2030年,装机增量复合增长也在20%以上,明天无论如何也在这一数值之上。

首先,按照常规电力增长需求,认为明年增长应该在30%或稍高一点。主要因为原材料价格下行导致的组件成本下修,全球IRR水平达到非常高的位置;N型组件放量刺激行业边际需求加码;光储评价、光氢平价刺激需求上行。

我现在正在思考2025年后的光伏需求增量不仅不会减速反而在增加的可能性:

1、电池叠层技术有望实现突破,异质结大规模量产。

2、AI等数字经济耗电量占比提高带来的需求增量边际加大。

3、光氢平价演变。

4、无人驾驶汽车刺激智能汽车渗透率提高。

是的,未来已来。而我们似乎仍在踌躇。

任何一个行业作为投资品种,都是有周期波动的,不但是其盈利波动还有反馈投资者情绪波动,博弈波动等等,唯有守望初心。展望后市行业的机会,仍然看好一体化龙头企业的优势,以及部分环节逆境反转方向的机会,光储消化后仍存在弹性。

这次就说一些我认识的重点内容,就不多赘述一些其他论点了。我觉得足以解答投资者担忧的一些长期的疑问。

长期主义何其难。

原标题:震荡的光伏:如何看待本轮出清风暴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36氪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