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新核准抽水蓄能项目48个,装机容量6890万千瓦,超过'十三五'时期全部的核准规模,全年新投产规模88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6月28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联合发布《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相关数据为产业发展提振。
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作为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及保证电力质量的基础,抽水蓄能凭借较为成熟的技术、较优的经济性,在全球电力储能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7506万千瓦,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装机容量排名位列前十。其中,我国以4579万千瓦的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全球第一。
"过去的一年,700米级超高水头、单机容量40万千瓦级大容量的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国内纬度最高的荒沟抽水蓄能电站,额定水头世界第二、国内最高的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等一系列典型工程实现全面投产,标志着抽水蓄能电站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设备安装等全产业链技术水平实现重大飞跃。"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路振刚在发布会上表示。在路振刚看来,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成熟、经济性优、具有大规模开发条件的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和储能设施,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促进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关键支撑。
据了解,今年6月14日,广东岑田、山西蒲县和江苏连云港3座抽水蓄能电站同日核准后,我国"十四五"期间抽水蓄能核准规模累计超过1亿千瓦,在我国抽水蓄能发展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投资主体多元化激发市场活力
2021年《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实施后,我国抽水蓄能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抽水蓄能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李昇认为,五方面因素促成了抽水蓄能的快速发展。"首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跃升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对灵活调节能力、储能能力的需求大幅增加。"李昇指出。其次是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作用凸显。抽水蓄能电站具有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事故备用和黑启动等多种功能,是绿色清洁的调峰电源和经济高效可靠的大规模储能和保安设施,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价格疏导机制落实也是促成抽水蓄能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2021年4月,《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印发,明确"以竞争性方式形成电量电价,将容量电价纳入输配电价回收,同时强化与电力市场建设发展的衔接"。今年5月,《关于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确定了在运及2025年底前拟投运的48座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价。抽水蓄能的快速发展还离不开顶层设计、规划先行。《规划》提出了抽水蓄能产业体系发展目标,解决了抽水蓄能资源站点不足的瓶颈问题,为抽水蓄能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最后是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激发了市场活力。"
李昇表示,2021年前,我国抽水蓄能电站主要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企业建设和管理,2014年开始逐步建立引入社会资本的多元市场化投资体制机制。到2022年,三峡集团、中国电建、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国华电等传统电源企业,杭州钢铁集团、湖南湘投集团等地方企业,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等企业均开始进入抽水蓄能建设领域,行业投资能力极大增强。
补齐短板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四五"再翻一番,达到1.2亿千瓦左右。
对于未来抽水蓄能的发展,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副理事长赵增海指出,要加强抽水蓄能项目管理,坚持需求导向,规范新增项目纳规工作,同时围绕工程前期勘测、机组制造研发、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促进技术创新发展。"推动抽水蓄能事业更好发展,要加强抽水蓄能发展需求论证和科学开展项目纳规,推动抽水蓄能电价机制深化。"李昇强调,要综合考虑各地抽水蓄能发展需求、资源禀赋和电价承受能力,进一步细化抽水蓄能电价核定原则和方法,给予开发企业准确的投资预期,并发挥价格信号作用,鼓励先进、引导降本增效,强化抽水蓄能资源优化配置。同时,还要补齐抽水蓄能产业链短板。"一方面引导各方有序、平稳开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另一方面谋划提升产业链装备制造、机组安装、电站运维等各环节的支撑能力。"
原标题:我国抽水蓄能实现全产业链技术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