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由于各大电池厂都在极力推广自己的安全能力,所以车主在选购车型时,往往都很重视电池安全。仿佛,只要选了一块好电池和电池保护技术,咱们开的车就一定安全了。
但从近年来的新能源车安全事故看,仅仅电池安全显然是不够的。的确,电池,是和普通车型相比,新能源车最特殊的地方,也是最容易产生危险的地方。但是,新能源车本质,仍然是一辆车,所以整车安全才是真安全,电池安全只是部分,但不是整体。
那么,新能源车的整车安全应该怎么衡量呢?
【什么是新能源车的安全标准】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35.1%。当一个品类的渗透率超过30%,它会影响更多人的生活,也对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日,有关部门组织召开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表示将加快修订完善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引导行业企业加快高效能电池系统热管理、多层级安全防护等技术研发,推动行业整体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会议强调,生产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测试验证、运行监测、使用维保等全链条做好风险防范……坚决遏制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发生。
由此可见,国家层面也意识到,需要推动新能源车安全的整体升级,引导行业从注重电池安全到体系化安全的升级。
对于普通车主而言,我们应该如何注意选购安全的新能源车呢?对于一款家用车而言,除了我们能看到的内外设计之外,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内在技术,但大抵需要注意的是架构安全、三电安全,以及乘员健康安全三个方面。
首先来说框架安全,甭管插混/纯电/增程式/燃油,首先它是一辆车。所以,抵御冲击的能力很重要,最重要的自然是在发生碰撞之后保护好车里的人,这就要求整个车身结构尽可能吸收强力的冲击。当然,框架安全也会保证电池安全,避免冲击引发电池燃烧。所以,一体化压铸、原材料、防撞测试水平等指标,是我们衡量框架安全的标准。
新能源汽车的电安全表现尤为重要,以往大部分消费者只知道“针刺”,但其实相关测试很多,比如碰撞后高压系统断电,电解液无泄漏,电池包无位移、无起火、无爆炸也是电动汽车重点安全考核指标。一些企业还会做更多,比如对自身的BMS(电池智能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这又包括智能电池温控、电池安全监测、充放电管理等,这攸关电池使用寿命、续航里程。
最后再来说乘员安全,这里当然有安全气囊等常规安全指标,但更重要的是新能源车自身属性,让很多车企有了加分项的新选择,比如甲醛等有害气体的治理、车内新风、还有电池电磁辐射等。佩戴心脏起搏器、心律转复除颤器等佩戴植入式医疗器械的特殊人群,就对电池的电磁辐射很敏感。
【中国车企能否给出更安全的答案】
7月24日,继获得行业首张“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后,吉利汽车就针对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开启了一场整车拆解的直播,系统化地诠释了吉利汽车对于电池安全以及整车安全的造车思考。
相比新势力,传统车企的优势就是更加理解汽车安全,并有多年来依靠造车经验积累“小数据”来支持自己安全体系。
依托千亿级持续投入,在新能源领域深耕十余年的吉利,构建了一整套严密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体系,专利技术累计达 3500 多项,做到性能、安全、美观等多种要素的平衡,这就是新势力所没有体系化安全与造车的优势。
以电池安全为例,吉利自研了银河专属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是一套基于电池,融合架构、整车、智控、云端安全等的安全防护系统。基于电池安全实验室、电磁辐射安全实验室、整车安全实验室以及可提供强大算力支持的星睿智算中心,可实现对电池安全的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保障。
在业内公认最严苛的电池针刺试验中,神盾电池未起火、未爆炸、未冒烟,测试全程最高温度未超过40℃。在其他国标检测环节,神盾电池依然表现优异。
在架构安全方面,基于e-CMA架构的吉利银河L7,在前后防撞梁,侧面门板和关键柱体,以及电池底盘等多个关键位置,大量采用了铝合金以及超高强度钢材。
此外,吉利银河L7有行业独有的“两主一辅”三条传递结构路径,可以更好的吸收碰撞力量。依托架构,通过行业首创双层钢板框架结构,银河L7让电池与车身融合成“侧碰柱四条传力路径”,配合CBS胶块填充,在电池周围形成超刚强度防护,保护电池不受冲击。在350kN的挤压力后,车的电池框体依然能未接触电芯。
作为一款混动车型,吉利银河L7底盘的全框式前副车架、电池防撞横梁、电池底部防护涂层等,高效抗击障碍物的冲击能量,可杜绝燃油泄露。
在乘员安全的保障层面,吉利更是从供应链源头抓起,同样建立起产业链级别的管控。从材料到零部件再到整车,银河L7在车辆皮革、皮革复合、面套加工等工艺流程中进行全过程气味控制。在车主察觉不到的隔音垫等零部件上,同样采用高标准,杜绝车内挥发性有害物质和气味。比如,隔音棉均用双组分吸音棉与高等级、高成本的水洗棉材质。
针刺只是入门标准,整车安全才是真安全。在新能源初期,可能单点创新能刷新市场认知赢得短暂胜利,但从长远来看,造车是长跑,未来,体系能力才能关键。
原标题:直面新能源车安全痛点,大厂技术还是更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