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新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相当于此前历年装机规模总和,新投运新型储能拉动直接投资超过300亿元。
西北地区装机“跃升”
根据发布的CNESA Datalink 2023上半年储能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西北五省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5.00GW/11.25GWh。其中,近7成装机来自宁夏和新疆,二者的累计规模均超GW。上述五省份近5年(2017-2022年)的复合增长率达109%。
数据显示,西北五省份自2022年以来已经有20余个百兆瓦电站投运,规划在建百兆瓦项目130余个,五省份合计规划目标规模达24GW;技术路线上,除锂电池外,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路线以及飞轮等短时储能也有比较明确的规划和发展目标。
此外,上半年,西北地区共发布储能相关政策29项,涉及新能源配储、辅助服务、电力现货市场、储能技术等领域。其中,新疆出台的储能相关政策是最多的。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在会上表示,甘肃、宁夏、新疆等西部省份成为落地规模化储能项目的主战场,西部地区已然成为储能规模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专家:2025年后储能行业迎全面商业化
西部地区储能爆发仅是中国储能行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委员陈海生在会上表示,2023上半年国内新型储能项目数量(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项目)达850个,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新增投运规模8.0GW/16.7GWh,超过去年新增规模水平(7.3GW/15.9GWh)。预计下半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3年全年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15GW-20GW。
电池产量方面,2023年1-6月份,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储能电池(不含基站/数据中心备电类电池)产量超过75.0GWh,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出口比重超过55%。
原材料方面,上半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波动区间为17万元/吨-51万元/吨,均价报32.63万元/吨,与去年全年均价相比下降32%。
受供应链价格联动关系,下游储能系统上半年的中标均价较去年全年均价1.55元/Wh下降14%,达到1.33元/Wh,与今年1月相比下降25%。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储能招投标市场竞争激烈,储能系统已出现低于1元/Wh的报价。
陈海生认为,2020年到2023年间储能经历了技术验证、示范应用、商业化初期,目前还处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阶段,预计到2025年之后将实现全面商业化。
此外,史玉波表示,在储能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应看到新能源与储能协同发展方面,仍存在新型储能规划与实际装机的数量差距较大,难以充分发挥储能系统调节作用的问题;市场机制不健全,新能源配建储能的实际利用率不高,新型储能可以实际参与交易的品种仍然有限,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不完善稳定等问题。
对此,史玉波建议,要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政策编制过程中要系统研究并准确定位储能与新能源在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位置与作用,科学规划新能源与储能;进一步深化能源电力体制改革,优化辅助服务市场算法规则和储能调用机制;持续增强技术竞争力与产业链安全等。
原标题:抢占储能赛道,这些地区热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