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优势,将乡村振兴和绿色新能源发展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新能源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能。
在马场镇前道村,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据了解,马场镇前道村1000.45KW光伏发电项目是该镇充分利用废弃建设用地,积极争取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项目。该项目占地约14841平方米,总投资500万元,安装单晶发电组件1870块,预计可实现年收益60万元。
依托光伏发电发展绿色经济,不仅让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稳定增收,也让村民获得了收益。在张家营子镇海棠村,光伏管护员正在对光伏电板进行逐块清理擦拭,并详细检查各项设施设备,及时清除周围环境中存在的杂草、攀爬植物、过高遮光物体等,确保光伏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正常。
近年来,建平县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利用荒山坡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通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资金管理制度,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提升管护人员业务水平,持续在建好、用好光伏产业上发力,促进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群众就近增收。多渠道筹集衔接资金、创新投入方式,源源不断向产业项目实施“输送”真金白银,以“输血”促“造血”,为乡村振兴开辟更多“源头活水”。为保障光伏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避免冰雹、雪灾等自然灾害对光伏资产造成损失,建平县通过购买光伏项目商业性资产保险,提升资产抵御风险能力,为光伏资产构筑一道保护屏障。积极推行数字化管理,安全管控项目资产。为全县运行光伏项目统一安装信息采集器,纳入统一监管系统,县、乡、村三级分配设置管理员。管理员通过手机平台可以实时掌握项目运行状况,项目运行异常时,客户端也会第一时间向管理员推送预警信息,实现光伏项目运行全过程监控。同时,积极采取乡村振兴部门和镇村齐抓共管模式,加强对光伏管护人员的量化考核、监督检查和资金奖励,切实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主动性,确保光伏产业健康稳定增效。
建平县全面落实“1233”资产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光伏项目资产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完成光伏资产确权登记工作,对产权归属、资产运营管护、资产收益分配和使用等责任进一步明确,确保项目资产家底清、产权归属明、管护职责明确、运行管理规范。
同时充分利用光伏产业收益,拓宽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清洁能源产业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借“光”生“金”,为建平县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原标题:建平县光伏产业为乡村振兴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