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国内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如何?有哪些最新技术进展?资本市场如何看待固态电池?行业大佬又提出哪些看法?
01.国内半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从国内主要专注从事固态电池相关业务的企业发展历程来看,多数企业成立于2016年左右,历经近8年的发展,与车企合作开发相关车型4年多时间,目前已进入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落地规模化阶段。企业陆续宣布了1000公里以上长续航里程车型的产业化进程,时间节点为2024年前后。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02.国内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已取得众多突破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初,在全球固态电池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中,近45%来自日本,其中丰田有2700余件相关专利申请,其中授权发明专利950余件。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针对全固态电池的界面问题、锂枝晶问题、低离子电导率问题等纷纷展开研究,近期公开报道显示,已经陆续取得一些突破。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03.大型投资机构密集参与固态电池领域投资,助推第一代产品落地
固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优势,被视为极具潜的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经过近十年的产业发展,已经有多家企业陆续开始布局第一代产品的产能。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和辉能科技等代表性企业获各方资本力挺,由早期的创投类投资机构助推,陆续过渡到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的产业投资方参与,部分企业完成了十多轮融资,估值已破百亿元,也吸引了众多国有投资基金参与。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04.国内全固态电池大规模产业化预计在2030年前后
整体来看,国内固态电池大规模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过随着技术、成本等问题的解决,行业前景值得期待。行业知名专家对固态电池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进程总体也比较乐观,全固态电池大规模产业化时间预估在2030年前后。
在2022年3月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以产业化为衡量标准的话,2025年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固液混合电解质的半固态电池出现;2030年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液态电解质更少的准固态电池量产,真正的全固态产品预计不超过1%;2035年能量密度目标是500Wh/kg,全固态电池实现产业化。
2023年6月举办的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要重视新材料和以全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体系电池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在电池技术方面,我国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超过了300Wh/kg,结构创新、低温加热、热扩散安全防护等新技术成果也在不断地涌现。固液混合动力电池开始装车使用。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固态电池领域顶尖科学家孙学良院士认为: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的窗口期应该是2025-2030年期间,2025年可能是小批量的,2030年可能会有更大规模的发展。
2023年7月举办的2023年中国汽车论坛上,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全固态电池目前还有些行业核心问题亟待解决。如果丰田说今天能量产全固态电池,我是持怀疑态度的,目前全行业谁都不具备量产全固态电池的能力。至于到2027年能否量产,作为技术人员,我也很难说得准确。
2022年8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新能源电池及核心材料前沿技术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上,清陶能源总经理李铮表示,公司第一代产品是半固态电池,液体含量在5%-15%,能量密度最大到420Wh/kg;第二代产品正在小试阶段,液体含量降至5%以下,能量密度达到400-500Wh/kg,动力电池产品预计在2024年量产。
结语
据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达3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00亿元,短期来看,国内以半固态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为主。而对于丰田是否能在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业界尚无定论。国内全固态电池大规模的产业化,除了面临界面稳定性、锂枝晶、低离子电导率等技术问题,还包括设备、工艺等工程化问题,以及产品、测试等问题。
原标题:半固态电池将快速产业化,全固态或将2030年前后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