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以锂电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彻底爆发。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成并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超过17.33 GW/35.8 GWh,储能平均时长2.1小时。其中1-6月新投运的规模约8.63 GW/17.7 GWh。这意味着,今年前六个月新增的新型储能装机量,等于过去10年装机的总和。
半年完成了过去10年的装机量。即便在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身上,也没出现过这样“暴涨”的景象。
6月装机量占一半,抽水蓄能首次低于70%
过去,在储能领域,抽水蓄能的地位不可动摇,相当于当年煤电在发电领域的地位,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虽然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呼声很高,但装机量份额并未出现大的“井喷”。
今年6月份,这一局势被逆转。
6月,新型储能投运项目数量激增,集中式爆发。根据CNESA的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型储能项目数量(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项目)多达850个,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仅6月单月投运规模高达3.95 GW/8.31 GWh,占上半年新增投运总规模的50%。
抽水蓄能因为选址苛刻、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新增装机量不大。截至今年6月底,抽水蓄能累计装机48.5 GW,同比增长17%,但在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70.2 GW的总装机中的比例,从80%降到了69.1%。
这是抽水储能历史上第一次降到70%以下。锂电新型储能的规模化装机,直接稀释掉了抽水蓄能10个百分点。
江浙粤三省占81%,工商业储能爆发在即
目前,大型储能电站(包括独立储能和共享储能)占了国内储能市场90%以上的份额,剩下的蛋糕则是用户侧储能,其中以工商业储能为主,国内户储市场规模很小。截至6月份,从装机量上看,表前(电源侧和电网侧)装机规模继续大幅增长,合计占比98%,而用户侧储能单体装机量较小,占比持续下降。
但如果看工商业储能备案的项目数量增速,则要远远超出大型储能。
根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仅今年6月,全国共备案了250多个用户侧储能项目,规模合计2.7GWh。其中,江苏、浙江和广东三地项目数量占比达到81%。
这三个省份工商业发达,且在今年上半年密集调整工商业分时电价,又面临高温电价上涨,工商业用电成本抬高,因此“分布式光伏+储能”的光储一体模式的装机需求进一步增强。通过光伏的自发自用,以及储能的谷时充电、高峰或尖峰放电,工商业用户既能显著降低用电成本,还能通过储能的峰谷价差套利,获得部分收益。
以浙江10MW/20MWH规模的工商业储能项目为例,在新的分时电价机制下,按国网浙江发布的2023年6月代理工商业用户购电价格核算,尖峰电价为1.71元/度,高峰电价1.43元/度,低谷电价0.46元/度,峰谷最大价差拉大到1.25元,储能投建的话,只需4-5年就能回收成本,比过去缩短了3-4年。
工商业储能经济性的改善,进一步增强了电力用户安装储能的意愿,装机量爆发在即。
山东新型储能排第一,一省“抵”全国
与江苏、浙江、广东三省“主打”工商业储能不同,作为新能源重镇,山东则是国内新型储能装机量的“大省”。
截至6月底,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8381.8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4945.8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位。风电装机2421.1万千瓦,居全国第四位。因为风电、光伏天然波动性、随机性的属性,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配储”的需求更加旺盛。
山东新型储能装机量一直遥遥领先,全国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装机2.94万GW/5.90GWh,全国占比16.5%。
根据山东能源局公示的数据,2023年新型储能入库项目(第一批),拟将45个锂电池类项目、3个压缩空气类、5个新技术类项目列为2023年度新型储能入库项目。53个项目总装机7347MW/13906MWh。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仅山东一个省的新型储能入库项目量级,已经接近去年全国历年投运的电化学储能装机的总和。山东在全国新型储能领域的地位可见一斑。
紧随山东之后的是湖南、宁夏、内蒙古、新疆,装机规模均超过1GW。
新型储能新增装机的“爆发”,与光伏、风电装机的大幅增长有直接关系。上半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并网装机1.01亿千瓦,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风光新增装机规模。更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达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能源总装机的48.8%。
这意味着,随着新能源并网比例的提升,要保障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源网荷储一体化变得日益紧迫,新型储能与风电、光伏“你追我赶”的赛跑才刚刚开始。
原标题:全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超过去10年总和,工商业储能爆发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