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中国汽车工业70周年,在这70年的发展历程中,合资品牌的建立加速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也为本土汽车制造技术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在近十年的汽车市场发展中,中国汽车品牌及相关产业借助新能源的发展机遇,快速成长起来,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多项突破,还逐渐形成多种技术路线的发展道路,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技术升级扩大纯电汽车受众
在“双碳”背景以及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已经培育出全球最大的纯电汽车消费市场,纯电汽车技术,特别是电池技术、三电系统有了突破性进展。2011年成立的宁德时代,在近十年的发展之中,依靠技术突破迅速崛起,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之一。
除了我们熟知的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电池之外,宁德时代还陆续开发了CTP无模组电池、钠离子电池、CTP 3.0麒麟电池等,并于2023年4月发布了新的电池技术——凝聚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走出了与固态、半固态电池不一样的技术路线,实现电池高比能与高安全兼得的技术优势,市场前景广阔。
除了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提高体积利用率,使得磷酸铁锂电池也可以拥有与三元锂电池同等的续航水平。刀片电池通过在“针刺试验”中的优秀表现被市场广泛认知,也是比亚迪能够取得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目前主流的纯电车型续航普遍已经达到600公里或700公里。除了电池技术本身的发展之外,动力电池创新技术也在向充电速度上更进一步,新势力汽车品牌在快充技术方面的突破有目共睹。
以理想为例,最新公布的5C电池800V高压快充技术,充电功率从之前的100KW至300KW提升到了500KW,以100KWh电池为例,充电9分30秒就能有400公里续航,充电22分钟续航可达600公里。
蔚来汽车大力推广的换电服务,更是从形式上改变了用户对于纯电车型补能的传统印象,为纯电车型的普及开辟了新的思路。
无论是依靠电池或者是快充技术的进步,还是不同形式的补能方式,纯电车型已经拥有进入到更多家庭的条件,让更多用户享受到零排放的用车体验。在未来,纯电依然是重要的新能源路线之一,也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重要途径之一。
多种混动形式得到市场认可
相比于纯电汽车零排放的技术优势,混动被很多人看作是纯电技术与燃油驱动折中的一种方案,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双碳”目标下,混动的确缓解了纯电车型给用户带来的里程焦虑,并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降低了油耗,在当下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成为众多厂商新能源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比日系热销多年的油电混动技术,中国汽车品牌更热衷于插电混动技术。作为目前主流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之一,比亚迪在2008年就推出了F3DM新能源汽车,这也是比亚迪第一代混动产品。如今,比亚迪的DM-i技术已经普及到旗下主流车型上,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也为插电混动在市场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比亚迪插电混动车型的热销,中国品牌中的吉利雷神、长安智电iDD、东风马赫电混DH-i等技术纷纷加入混动市场竞争;理想、零跑等新势力企业则推出增程式混动,同样十分畅销。一时间混动市场百花齐放,给消费者带来多种技术形式的选择,不仅推动了用车能耗的整体降低,更是市场对于中国品牌技术升级的认可。
燃料电池技术仍以商用为主
相比于纯电和混动在乘用车市场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燃料电池技术则依然主要面向商用车市场。氢能的应用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并且氢能在我国能源体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2022年,专注氢能燃料电池与电堆的上海上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与三一重工、启航汽车、苏州金龙启动战略合作,协力共创氢能车的研发生产,并正式发布了最新一代上氢燃料电池电堆,主要还是面向于商用车领域。
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到 2025 年,我国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约5万辆。为此,我国正在努力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将氢的制取、储存、运输、应用达到一体化,并完全掌握燃料电池核心关键技术,建立完备的燃料电池的材料、部件及系统的制备能力。
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三方共同的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在近十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中国品牌的贡献越来越多,中国市场的地位也愈加重要。随着本土企业技术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舞台之上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原标题:在探索中进阶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