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在建核电装机规模均属世界第一。我国向全球提供了50%的风电设备、80%的光伏组件设备。202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成本较2010年下降约82%,风电装机成本下降了35%-40%,这不仅为推动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也为全球的减排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中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已由2005年的72.4%下降到2021年的56.0%,在2023年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已经突破了1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
取代汽油和柴油的新能源利用方式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保有量达1620万辆,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除电力驱动外,用氢燃料、氨燃料等新型“零碳”燃料驱动的汽车、轮船甚至飞机都已经投入使用。
新能源新反思
我们真的能“零碳”吗?
除了化石燃料,新能源大多是可再生的,它们看起来都很美好,但是它们真的都完全没有碳排放吗?这个问题属实有些不好回答。首先,在使用电能的时候我们经常无法区分火电和绿电,一不小心就会掉进碳排放的陷阱;其次,即使是光伏或风力发电,看似产生完全无碳的绿电,但如果考虑全生命周期,那么这些新型发电设备的生产、运输过程都有可能是高能耗,甚至高污染的。地热发电也有它的问题,不当开发很有可能导致底层中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当然量不会很大,但也足够我们给它的“零”碳打上引号。再例如生物质发电,虽然碳排放没有燃煤高,但生物质燃烧仍然是显而易见的产生碳排放的过程。然而,如果结合CCS技术捕捉并封存这部分碳,甚至可以建立大气-生物-发电-封存流程的从大气中去除现有二氧化碳的方法(当前研究热点之一的BECCS),那么它甚至可能是“负碳”的。
新能源有新的优势,必然也有新的问题,值得我们新的思考。世界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这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我们期待时间能给出更多答案。
原标题:双碳时代 正在高速发展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