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安装“免费”光伏板背上贷款?最新回应
日期:2023-08-11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oumingzhu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今年夏天,乐平市农科园碧村部分村民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不久前发生在村里的一场“光伏风波”让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

7月中旬,新法治报全媒体记者来到碧村采访,一些村民表示光伏设备的销售人员给他们制造了“稳赚不赔”的错觉,让他们以为只需要提供屋顶企业就会免费帮助安装光伏板,每年还能得到一笔固定收益。

村民以为的“免费”其实对应着分布式户用光伏行业当下流行的两种模式——“光伏贷”和“合作共建”,无论哪种模式,村民都面临一定的风险。


律师表示,企业在与村民签订合同时,应该对条款进行足够细致的解释和提醒,否则村民的真实意愿会受到影响。

“莫名”背上贷款

碧村村口是一条县道,从马路上向村里望去,高高低低三四层楼房错落有致,好几户人家的屋顶铺上了深蓝色光伏发电板。

在盛夏午后烈日的照耀下,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薄板把光能转化成电能,输送至电网可以获取收益。顺着发电板线路向下,房屋外墙挂着的逆变器和并网箱上写着“天合富家”四个大字。

陈婆婆住在一幢4层的红砖楼房里。去年年末,她家迎来了一位亲戚的朋友,对方向她推荐了一个“免费”的光伏发电系统安装项目。对方表示,陈婆婆仅需要提供屋顶,就可以“免费”装上光伏板,每年还有740元收益。

如今,大大小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碧村不少村民家的屋顶陆续建了起来。他们当中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都以为是免费安装光伏板,每年还有收益。

然而,有的老人子女回乡探望时,在父母手机里发现了银行贷款短信通知。通过查询得知,家里的光伏板根本不是免费,而是由自家老人贷款购买。


消息传开后,不少安装了光伏板的村民开始查询自己的个人征信报告,果然有几户村民发现自己背上了一笔8万元左右的贷款。没有查出贷款的村民也开始担心自己掉入了未知陷阱之中……

误导还是误解?

去年8月,从浙江务工回乡的李秀英(化名)刚把新家厨房装修完,就遇见了上门推荐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的销售人员。

“他们说,不要我出钱,破了也不要我管,一年还有1200元打到卡上。”看到有不少村民家安装了光伏板,销售人员又是熟人的亲戚,李秀英便答应了下来。

在李秀英的印象里,当时销售人员只是让她在“15年”和“25年”这两种合作模式里做选择,她选择了更划算的“15年”合作模式。但是,李秀英没有意识到,“15年”合作模式背后还有一笔约8万元的贷款。

“如果早知道,我肯定不会接受。”李秀英不识字,她表示自己既不知道公司的名字,也没见过合同,只是听从对方的指示点点头,再看到对方在手机上操作一番,就发生了后来的一切。

张荷花(化名)今年54岁,住在距李秀英家5公里处。她和老伴对销售人员上门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对方先是让张荷花在一张白纸上签字,因为她是文盲,这个环节由老伴抓着她的手完成。随后,对方举着手机,要她录一段视频,手机里的声音张荷花听不太清楚,只能跟着对方的指示喊“是”。

张荷花共签了3份合同,其中,《户用光伏电站托管运维服务协议》《光伏发电系统销售合同》是与江苏家烨户用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签订;《户用光伏电站运维服务协议》是与江苏天合智慧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合智慧”)签订。

天眼查数据显示,江苏家烨户用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是“天合智慧”的子公司。

张荷花不知道已经签了电子合同,以为有纸质合同,于是催促销售人员赶紧拿出合同,却被对方以“没准备好”敷衍过去。

“我连自己贷款的银行账户、密码都不知道。”今年6月,张荷花发现自己在兴业银行常州某支行有贷款后,与这名销售人员和放款银行工作人员进行过交涉。对方表示,合同中有签字,通过了软件人脸识别,还有视频录音,手续合法合规。

两种模式的风险

有些老人的子女委托律师研究经销商介绍的App,发现合同里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除了贷款,村民还要为这套“免费”的光伏发电系统承担其他一些责任。

以村民口中的“15年”模式为例,即光伏贷模式,是目前分布式户用光伏行业中的一种流行模式,该模式在App上显示为“合约购”项目。

在此模式下,银行为张荷花提供贷款,用于购买光伏设备;光伏企业销售设备,并提供技术支持;张荷花将卖电收入委托企业管理,这些收入优先用于支付银行当期贷款本息。若有剩余,张荷花才能收到允诺的每年约1000元收益。发电收益再有剩余,则用于支付当期托管运维服务费。 

张荷花家算了一笔账,屋顶41块光伏板共贷款9.5万元,15年内需要还本息共13.6万余元,在发电收益足以支付贷款的情况下,最多一年可得到约1000元收益。目前光伏发电收益约为0.4元/千瓦时,App上张荷花家发电量目前最高一个月约为2500千瓦时,算上冬季和雨季各种光照损失和光伏板老化损耗,一年收入未必能覆盖一年4期本息共9000余元。

在张荷花看来,在这15年间,银行收获了利息,光伏企业售出了设备且还可以收取运维费,而她却背上了贷款承担了风险,发电收益还未必能及时覆盖贷款本息。

另一种“25年”模式,在App中称作“惠农宝”合作共建模式,虽然没有贷款,在这种模式下,村民是发电项目的“合作方”,而非传统出租屋顶的“房东”。一旦发生不可抗力事件、保险责任事故等导致电站收益减少,公司有权酌情减少或暂停村民的发电收益。

无论是15年还是25年模式,李秀英都觉得权责不完全对等。

回应:村民误解合同内容

据了解,江西某有限公司(下称“公司”)是“天合智慧”在本地委托的经销商之一,碧村多家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都由其促成。

公司销售人员有没有在上门推销业务时刻意误导村民?该公司负责人王某表示,销售人员都会对合同内容有个大致解释,合同的签订均在天合富家App上完成,由于电子合同页数非常多,有些村民自己没看仔细,才误解了条款内容,导致“有些村民误以为贷款由公司而非自己承担”。

一名自称是天合厂商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在对经销商的集中培训中,都是要求实话实说。”至于个别销售人员在推销产品时是否会为了业绩刻意前置和夸大利益而避谈风险,对方表示“不清楚当天具体发生了什么,无法评判”。

不过,王某表示,坚信发电收益完全足够覆盖贷款,“外行不懂,懂的人都知道,发电收益不需要15年就能回本,可能10年左右就完成了”。

“我们也有全款购买的模式。”上述天合厂商的工作人员强调,不同的合作模式下,权利和义务确实有差异,但这是在合同签订之初就有说明,由村民自愿签署。

7月中旬,公司负责人以个人名义,为碧村一户光伏贷模式的村民写了承诺书,承诺不需要当事人承担任何风险与责任,负责人本人代为承担,包括发电收益不足时后续银行贷款的还款。

而张荷花一家则正在与商家协商,准备接受对方提出的折中方案,将15年光伏贷换成25年的合作共建模式,以取消贷款。

对此,泰和泰(南昌)律师事务所的樊颖奇律师表示,合同双方的分歧涉及重大误解问题,为此必须首先厘清。她认为,相较于企业,村民对光伏与合同的认知都处于劣势,因此在签订合同时,企业应该对条款进行细致的解释和提醒,否则村民的真实意愿会受到影响。

原标题:安装“免费”光伏板背上贷款?最新回应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新法治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