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泰统计数据,今年6月份,碧桂园、滨江、新城控股、中铁建、远洋等房企销售额均同比出现腰斩;
招商、华润、金茂、龙湖、卓越等房企6月销售额同比跌幅在30%上下;
万科、保利、中海、绿地、华发等房企6月销售额同比跌幅在20%上下。
房企爆雷潮正快速向周边蔓延!
8月15日,国新办就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针对“碧桂园房地产事件对整个行业恢复以及保交楼等措施有何影响”的提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回应称,目前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调整阶段,部分房企经营遇到一定困难,特别是一些龙头房企债务风险有所暴露,影响市场预期。但要看到这些问题是阶段性的,随着市场调整机制逐步发挥作用,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优化,房企风险有望逐步得到化解。
然而,随后传来的最新消息显示,8月18日,恒大集团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哪怕房企风险真的有望得到化解,恐怕也会有不少企业倒在“黎明之前”。
1
顶流房企的新能源尝试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下行,随之而来的是以龙头为首,大批房企“开疆拓土”,苦寻第二增长曲线。
以近期频繁登上热搜的碧桂园为例。上周有媒体报道——半年融资十亿,号称跨界“野蛮人”的保碧新能源再获蔚来等企业入股,公司注册资本由1亿人民币增至约7.7亿人民币。
这条标红加粗的资讯,在浩鸿遍野的地产新闻中显得格外“扎眼”。
碧桂园高调跨界,曾一度震惊整个光伏圈。
2022年11月7日,碧桂园创投业务董事严驰晨出席“2022REAL科技大会”时提及,“如果能支撑一个行业超过十年维度的确定性机遇,最大的因素来源于长期政策的确定性。”根据这一逻辑,严驰晨认为新能源是未来20年最确定的产业机会——在国家政策的大背景下,光伏发电的规模提升成为一个明确目标。
彼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保碧新能源联席总裁。
保利和碧桂园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20年。5月,双方共同发起“房地产产业链赋能基金”,总规模50亿元,据了解,该基金涉及地产供应链的建筑装饰、建筑材料、建筑新工艺以及家居消费、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建筑信息一体化系统等多个行业。
随后,保碧基金顺应双碳转型趋势,进一步拓展至“ESG双碳”——绿色建筑建造运维领域,正式进军地产“碳中和”赛道。直到保碧新能源孵化。
2022年06月23日,广州保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现用名:合肥保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站在分布式爆发风口,这家背景雄厚的初创企业一路杀出重围,意欲借助“泛地产资源圈”,跑通“光储充”一体化赛道。
此后,其下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更是如火如荼。
2023年4月27日,保碧新能源和闽兴集团共同举办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工仪式。该项目总装机容量3.4MW,一期装机容量1.92MW。
2023年4月27日,保碧新能源和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工仪式。该项目一期装机容量11124kW。
2023年6月9日,保碧新能源开始集采招标,招标的光伏组件为保碧新能源2023-2024年预计装机总量,总预估装机容量为1.5GW。其中P型单面单玻组件预采购总量600MW;P型双面双玻组件预采购总量200MW;N型Topcon双面双玻组件预采购总量700MW。
从新公司成立,到完成10亿元融资,再到组建核心业务团队、开启GW级项目招标扩张,整个过程仅仅用时一年。
保碧新能源成长速度之快,印证了地产巨头们的选择。
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跨界光伏的房企数量已经超过了10家,这其中不仅有保利、碧桂园、万科、万达等一众业界顶流,如天宸股份这般“迷你房企”,也希望能借此机会分一杯羹。
2
“迷你”房企百亿跨界
2023年6月5日,天宸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与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政府签订《项目投资合同》,建立天宸能源光储一体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项目新建2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20GW储能变流器及储能系统集成制造项目,计划总投资116亿元。
这是天宸股份首度涉及新能源行业。根据财报,2022年公司全年总营收为2.43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务收入为2.31亿元,其余业务还有运输客运业务、物业租赁业务等,但收入占比较小。
营收两亿,却以百亿投资豪赌光伏,天宸股份的底气从何而来?
面对外界质疑,公司方面表示,目前已经预备了十余人的核心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管理团队。相关人员具有行业内头部企业多年中高层管理从业经历,有着丰富的项目管理交付经验,具备方案设计、项目投建、系统搭建等相关业务能力。
遗憾的是,消息发布后,外界的负面评论一时有增不减。
事实上,如天宸股份这般“闷头跨界”的房企毕竟还是少数。在切换赛道之前,许多房企与光伏发电其实都已经颇有渊源。
3
地产巨头的光伏生意
前面提到,在保碧新能源成立之前,碧桂园的新能源布局主要通过投资进行。2017年,碧桂园旗下子公司——东莞碧桂园产城发展有限公司与隆基开展战略合作是其落子新能源的开始。2018年,碧桂园与广州和发能源合作为旗下69家酒店建造屋顶光伏。
与碧桂园类似,万科、万达、世茂、新城等房企“初识”光伏发电,也是通过旗下的商业项目。去年8月,万达广场进行对外招标,计划在河南、山西、湖北、山东4省共建19个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共16.16MW。
2019年,新城控股就曾与国有上市公司金开新能联合投资了吾盛能源,这是一个能源投资与管理的平台。该能源公司与新城控股的产业结合点也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站。
截至2022年4月30日,新城控股已经在旗下36个吾悦广场屋顶安装了分布式光伏电站。
根据万科2021年的可持续报告,万科也正在对物流园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落地进行研究,旗下的商业品牌印力计划到2025年在至少10个商场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并持续推广太阳能光伏的应用。
“房地产企业涉足光伏产业,实际上还是瞄准了实体经济,也积极在科技创新方面发力。”行业专家认为,类似的光伏业务具有非常好的发力导向。“从房企布局形式来看,一方面其作为房企多元化的业务进行涉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和原有地产业务如物业管理等进行对接。”
结合多方数据,光伏产业网总结了房企跨界光伏的四大优势:
一、本身转型动力比较强,很多房企确实急需找到新赛道;
二、相比于传统土地投资等,房企涉足此类领域在资金面或成本上更加可控;
三、多数房企具备项目运营经验,在政企关系、资金支持等方面更具优势;
四、在供给端和客户方面更具优势,特别是分布式应用领域。
至于今后可能存在的风险,房地产企业需要警惕的是:
一、新能源行业专业度较强,房企若没有高专业度的支持,或面临较大的跨界压力;
二、房企缺乏新能源相关的产业经验,也没有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在进行产业链合作上难度不小;
三、光伏行业具有独特的周期性特点,部分环节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4
结语
当今时代,房地产和新能源产业堪称是冰火两重天,一个日薄西山,一个蒸蒸日上。
雷潮之下,房地产企业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投资机遇;另一边,伴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国家对房地产行业供应链也提出了绿色转型的要求,作为高耗能企业,房地产行业双碳改造势在必行。
可以预见,众多知名房企的加入会让行业蛋糕越做越大,但分到每个人手中的分量也将随之减少。同时,光伏新能源是一个周期非常明显的行业,投入资金需求大,技术迭代快,回报周期也相对较长,房地产企业如果没有十足的耐心,可能会提前出局。
原标题:搞光伏能救的了房地产巨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