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新能源市场,产能扩张与过剩、火热与内卷并存。错综交织的市场,新能源企业何去何从?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实现新突破
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今年以来,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实现新突破。
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09亿千瓦,同比增长98.3%,占新增装机的77%。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达到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18.2%,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中国总装机的48.8%,其中,水电装机4.18亿千瓦,风电装机3.89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7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43亿千瓦。
分类别看,上半年,全国新增水电并网容量536万千瓦,其中常规水电206万千瓦,抽水蓄能330万千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299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2189万千瓦,海上风电110万千瓦。从新增装机分布看,“三北”地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0.6%。全国光伏新增并网7842万千瓦,同比增长154%,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3746万千瓦,同比增长234%,分布式光伏发电4096万千瓦,同比增长108%。与此同时,风电光伏发电量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34万亿千瓦时,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达7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5%。
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电力系统对各类调节性资源需求迅速增长。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介绍,今年以来,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装机规模持续快速提升。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1—6月,新投运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从投资规模来看,按当前市场价格测算,新投运新型储能拉动直接投资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大扩产带来过剩隐忧
一边是行业大咖纷纷提示产能过剩风险,另一边头部企业又要继续大幅扩产,光伏行业如今正陷入“怪圈”当中。
自2023年二季度以来,组件龙头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天合光能不约而同抛出大规模扩产计划,仅这五家巨头的拟投资规模就高达900亿元,而新扩张的产能绝大多数选择了TOPCon技术路线
这其中,在TOPCon组件出货量上处于领先位置的晶科能源扩产最为激进,其计划新增56GW硅片、电池、组件一体化产能,拟投资规模高达560亿元。在6月的投资者活动交流中,晶科方面表示将维持积极的投产节奏,保持N型产能在行业内的领先规模。
一直走专业化路线的硅片龙头TCL中环,也加大了下游电池、组件环节的布局力度。
当前,产能过剩几乎已经是光伏行业的共识,头部企业明知过剩风险,为何还要大规模扩产?
对此,多家头部光伏企业相似的回应是,先进产能永远不会过剩。
一位光伏分析师告诉36碳,目前光伏电池片技术正处于P型电池向N型电池升级的阶段,因此光伏企业都把N型电池,尤其是N型TOPCon电池作为扩张升级的重点。
据悉,目前市场上TOPCon组件相比传统PERC组件,每瓦有约1毛钱的溢价,属于先进产能,在市场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新能源“突围”,路在何方?
“新技术引发新需求,新需求引发新增长。当前行业在竞争格局、行业核心矛盾、市场环境等方面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如核心矛盾已经由过去的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也就是如何让电网消纳更多新能源。”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长、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贺朝晖认为,企业需要在行业变化的趋势中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是从核心技术、提升竞争力和行业地位上进行突围,另一方面是从需求端突围。”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刚说,行业快速发展演变,来源于场景需求以及技术自身的迭代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业务转型,这就要求企业调整业务方向。他介绍说,针对当前的变化,公司深入布局关键建设储能、逆变器、电池、充电桩等,通过协同优化,提供一站式服务,发动一场集“光储充”为一体的能源基础场景突围。
宁德时代用数据证明业绩龙头在研发上也毫不松懈。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储能业务中国区副总裁李越介绍,上半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额1892亿元。同时,在研发创新上持续加大投入,6月研发投入达到98.5亿元,同比增长70%。
苏美达集团自2006年涉足清洁能源行业,见证了我国光伏行业的兴替变革,从最初的技术、设备、原料缺乏国际话语权,到今天在全球产业链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形成了具有国际优势的产业生态体系。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苏美达能源董事长王健认为,新能源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也正在酝酿着新的发展和新的突破。针对突围,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技术创新,科学引领行业技术变革方向;二是坚持双循环,既让国内产能走出去,又要扩大业态新领域、孵化绿色新赛道,同时关注海外政策法规变化和要求,防范风险,规避隐患;三是倡导协同合作,发挥行业资源整合的最大化效果,减少内卷。“还要控制好产业投资节奏,避免系统性风险。”
改变已经发生。上个月,多家光伏企业统一对外发布了关于矩形硅片组件尺寸标准化的倡议,这对于提升产品效率、节约资源、优化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获得了行业内众多企业的认可和接受。
原标题:产能扩张与过剩、火热与内卷并存,新能源企业何去何从?